5月3日下午,应学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青岛科技大学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谢克昌教授在学校崂山校区第一报告厅作了题为“推动能源革命,保护生态环境”的学术报告。校长马连湘出席报告会,副校长李庆领主持报告会。
会上,谢克昌从世界及中国能源发展趋势、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现代能源体系的科学认识与理解、能源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对“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他用系统的理论,最新最详实的数据从生态环境安全、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加工、能源转化利用、能源储定和能源消费等方面分享了对我国能源革命的认识和判断。他特别介绍了中国工程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项目的最新进展。他认为,中国当前的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革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更是适应世界能源版图变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能源技术革命的方向是能源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报告中他提出了推动能源革命的六条技术路线。最后,谢克昌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并详细解答了大家的提问。
参加报告会的还有机电学院党政领导,其他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机电学院热能教研室、过控教研室相关老师以及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
人物简介:
谢克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青岛科技大学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煤化学工程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长期从事煤化工研发工作,是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对煤化工利用中的主要过程煤的气化建立了可模拟工业条件的高温高压多气氛差热测试方法,获得了多种煤种在不同压力和气氛下的气化动力学规律,建立了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的定量关系,为煤热解和气化新技术开发与引进气化炉的优化运行提供了指导。对煤化工利用中的关键过程气体脱硫确立了硫的赋存形态和在煤的不同热转化工艺中的变化及分布,据此优化了脱硫技术,开发了系列脱硫剂,取得显著效益。在煤直接利用和转化方面开发成功煤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等离子热解煤制乙炔技术。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关于煤热解、气化和多联产应用的“973”项目,提出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多联产工艺并指导工程示范。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7项;发表论文500余篇,SCI等收录198篇次,他引120余篇次;授权发明专利22项;出版著作3部,其中《煤的结构与反应性》是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