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成果集中展示活动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刘贵芹,省委讲师团团长孔繁轲,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黄琦、副巡视员刘欣堂,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元利及山东省各高校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同志30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活动由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承办,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协办。

校党委书记刘兴云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加强中改进,在创新中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切实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说服力和针对性、实效性,把思政课建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精品课程,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刘兴云指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一般“必修课”向“核心课”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和渠道。抓好“思政课”建设,关乎为党立言、为党育人、为党守土的职责,所以,应把“思政课”纳入核心课。思政课要实现由“必修课”向“核心课”的转变,必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大的突破。要因事而化,注重历史、哲学等元素,避免空洞说教;要因时而进,注重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我国建国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避免脱离现实;因势而新,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避免老生常谈。
二是由单纯“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坚持专业育人,要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通过专业和我国国情及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讲好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由单纯“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如青岛科技大学,精心打造了“三分钟课堂红色教育”品牌,专业课教师利用上课前的三分钟,通过专业讲国事,深受学生喜欢。
三是由仅靠“马院教师”向“全员参与”转变。做好思政工作、讲好思政课,要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即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党总支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为主体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以“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实验室图书馆教辅人员”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工作队伍。通过这三支队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强度和深度,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六个育人”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