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科大 >> 正文
中国化工第一省向“三无”转型
作者:科技日报  审核: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李鲲鹏 点击:[] 日期:2017年03月31日

生产一只没有塑料味、没有毒害残留的塑料杯子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其生产过程必需的有机溶剂会导致毒害残余。用水来代替有机溶剂,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3月26日,在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现场,这种可实现绿色生产的“水相合成”技术等三个项目打包转让实现了1.2亿元转让费。

绿色化工是公认的无污染排放、无人体伤害、无化学残留“三无”产业,作为全国第一化工大省,山东省成立绿色化工联盟,将产学研通过市场方式紧紧捆绑,意图顺利实现向“三无”转型。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山东省共有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4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主营收入、利税和利润等各项指标占全国化工行业的比重均在五分之一左右。然而,山东化工“大而不壮”,工艺落后、粗放经营导致部分企业安全、环保、能耗不达标,经营管理人员化工专业知识和生产管理经验严重不足,特别是由于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显然,绿色化工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剂良方”。根据有关行业协会提出的路线图,绿色化工技术主要涉及化工生产过程的8个方面,即绿色产品设计、原料、反应、催化、溶剂、工艺改进、分离技术和实现技术。山东省化工研发队伍虽然较为庞大,但研发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研发队伍主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无法有效对接市场需求;许多行业共性技术还亟须突破。

一方面,企业对新技术“嗷嗷待哺”;另一方面,新技术被“束之高阁”。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指出,绿色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给力的平台,能够针对行业需求,发掘相关技术,帮助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与市场顺利对接并落地创效。

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便应时而生。该联盟秘书长周倜说,“把愿意从事绿色化学、产业发展研究工作的企业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家组织起来,共同研究和助力我国化学工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文章开头提到的“水相合成”技术,之前虽然有多项实验室成功案例,但产业化运用却是世界性难题。山东化工研究院院长冯维春团队,经过多年攻关,率先实现水相高效清洁分离技术重大突破,并推向工业化应用。利用该联盟,冯维春的打算是五年时间为山东省的化工节能减排完成100万吨,把山东的化工厂从弱势产能变为优势产能。

作为该联盟的“幕后推动者”,山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联盟将着眼于实现科技同经济的有效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突出问题导向,围绕绿色化工、高性能特种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展开技术攻关,并推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上一条:省化工研究院并入青科大后打包转让首个成果成交1.2亿元

下一条:(头条)推动“碳交易”市场启动 青岛在行动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