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国青年报》要闻版头条发表《青岛科技大学擦亮思政工作新品牌 “四年不断线”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如何打造》通讯稿,全面介绍了青岛科技大学“三全育人”工作经验及成效,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近日,“我与小马哥面对面”活动在青岛科技大学如期开展。“小马哥”是同学们对该校党委书记、校长马连湘的“昵称”,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还能第一时间得到书记的反馈。
事实上,上述一幕是这所学校自2013年开始实施的校领导与中层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工作的缩影。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学校专门出台了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并逐步细化,全校中层以上干部至少联系一个学生班级。该制度不仅通过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同时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汇总分析、研究落实。
多年来,青岛科技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着力构建“四年不断线”学生成长综合培养体系,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新格局,擦亮了大学生思政工作新品牌。
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王跃熙同学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便是该校全员育人结出的累累硕果之一。
2018年11月12日,王跃熙在买药途中奋不顾身地将被困热力井内的工人救出,救完人后,他却默默离开。随着他的事迹广为传播,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他入选2019年3月“中国好人榜”。
荣誉纷至沓来,王跃熙毫不犹豫地将两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学校ME基金,用于资助20名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大学4年,我从很多老师身上汲取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道德、勇气和力量。”王跃熙说。
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克正表示:“好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青科大全员争做‘四有’好教师,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争做有理想信念、有爱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奋斗精神、有过硬本领、有品德修为的新时代青年,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所大学至今已连续17年组织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每年评选师德典型,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
化工学院王许云教授正是许多学生眼中值得信赖的好教师。她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她曾开导一名有抑郁症倾向的同学,帮助他敞开心扉,重塑心灵,最后,这名同学顺利完成学业,走出了抑郁的阴影。
这所大学里,不仅仅是全校教师在努力,就连公寓管理员、保洁保安、维修师傅也都尽职尽责,参与到全员育人的工作中来。
宿舍管理员杨启香帮助受伤的同学热饭,给学生按摩受伤部位,帮她活络筋骨、疏通血脉。她还给生病的同学买药,给行动不便的同学带饭等。一点一滴的小事汇成了全员育人的海洋。
打造“四年不断线”全过程育人体系
今年以来,伴随着“学习强国”掀起的学习热潮,该校的思政课堂又有了新的变化。一节普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教授检查了同学们“学习强国”中“习近平文汇”和“学习金句”栏目的学习情况,又布置给学生课后作业:观看“影视频道”中《血战湘江》和《开国大典》两部影片并提交观后感。
曹胜教授的做法是该校思政课教师探索“学习强国”进课堂的新尝试,将成为今后课堂的新常态。
长期以来,青岛科技大学注重立足第一课堂上好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讲好“专业故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2017年起,该校面向大一学生开展“课间3分钟红色教育”活动,利用上课之前或者课间3分钟,结合时事热点,创新学习形式,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这正是该校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新探索,该活动获山东高校组织工作创新奖一等奖。
此外,该校立足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四年不断线”全过程育人体系,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业课教育、思政理论课教育、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就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志愿服务教育等,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激发全方位育人活力
长期以来,青岛科技大学构建起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了全方位育人格局。
“在青科大师生中,科大‘家风’已然成为每一个科大人的文化烙印,深深镌刻在每个科大人的心中,引领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任允晓介绍道。
这所大学注重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千余场,开设文化必、选修课程25门,努力构建“一院一品牌”文化建设格局。
近几年,“青科大年度人物”评选、科大讲坛、端午诗会、诗词大会、国学达人挑战赛等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爆款”活动,连续举办35届的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也因同唱红歌、全场快闪、原创作品展示等成为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
不仅如此,该校通过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生走向操场。2017年10月以来,该校在高密校区全面启动体育教学改革,通过“课堂+实践+俱乐部”形式让机制活起来,通过“兴趣驱动+制度护航”让体育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不仅如此,该校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成果指导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理论和实践、课上和课下、服务他人和自身成长的结合,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于超从本科到硕士7年间,已累计志愿服务350余次、1800余个小时,参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活动等重大赛事。从志愿者“小白”,到组长再到领队、管理人员,于超感慨道:“经过不同志愿服务岗位的历练和成长,我收获了快乐、友谊和感动,也多了一份坚持、奉献和担当。”
“青科大着力构建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部门单位协同联动、全体教职工主动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每一届青科大学子,从踏进校门的第一天,到毕业离校的那一天,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氛围一直萦绕在他们身边。在青科大,人人都是育人的标兵,时时都是育人的佳机,处处都是育人的平台,成为全体青科大人共同的价值追求。”马连湘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通讯员 李鲲鹏 吕艳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6月20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