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人物 >> 正文

​林洁华:将师心写进岁月

作者:学生记者 孟祥昊 ;指导教师 唐 雯  审核: 来源:校报  编辑:王文艳 点击:[] 日期:2020年09月03日

将师心写进岁月

——记“教学效果优秀奖”获得者林洁华副教授


盈盈笑意,眉眼间透着无限柔情,初见校2018-2019年度“教学效果优秀奖”二等奖获得者林洁华老师,一种亲切感便扑面而来。在1号化学楼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她,林老师和蔼的微笑,如同暖阳一般照耀在心田,阳光肆意洒进这间屋子,也正如我们的采访一样轻松愉悦、暖意融融。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

2005年,林洁华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我校基础化学实验中心,负责部分专业实验课和科研工作。2014年林老师进入基础化学原理教研室,承担理论课教学工作。踏上讲台之前,她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第一年上课她对自己提出“最起码不卡壳”的要求。她从听课开始,把授课PPT打印下来,一页一页地记忆,留白处是密密麻麻的笔记,对自己讲课的语调、语速和节奏她也做了大量练习,“讲课要有激情,有技巧,能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第一次踏上讲台,林老师完全脱稿,讲课十分流畅。

在“讲熟”的基础上,第二年再上课时林老师有了更多的反思,“不能只顾自己而忽视了学生的听课体验感”,她要求自己不仅要讲熟,还要让同学们听懂。2015年上课,林老师尤其注重学生们的课堂反应,她认真批改每位同学的作业,及时发现同学们的课业困难,“当讲到某个知识点,很多同学皱眉头或是没反映,我就知道大家理解这部分内容有困难,需要着重讲解”。期中考试结束之后,林老师会对每位同学的卷子进行成绩分析,对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她会拿到课堂上举一反三地细致讲解。

有了前两年的授课经验,林老师可以同时兼顾自己和学生,对这门课已经能驾轻就熟,2016年再次踏上讲台,她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学会”。林老师改变教学策略,精简自己的语言,省下时间让大家做练习,她会在题目中故意“设坑”,启发大家主动思考,“记忆是一切的基础,不断练习是加固记忆最好的工具。”林老师如是说道。

从“讲熟”到“听懂”再到“学会”,林老师说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过程亦是充实自己的过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教材只是基础性的“入门书”,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课,课外的拓展是必须的。“今年的课我拓展了很多,增加了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应用”,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时代的经历、教学生涯的趣事,都被她活学活用,吸引同学们兴趣的同时,也让理论通俗易懂,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重要的不是记住多少公式,而是碰到问题知道用哪个、怎么用,也就是知识的运用能力”,林老师主张“学以致用”,每当遇到相通的知识点,她会有意地前后对照,提醒同学们建立联系、注意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就解决了学生“课上能听懂,课下再回顾,做题就不会”的问题。对那些学有余力、对知识感到好奇、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林老师会给予更多的指导,提供给他们课堂以外的论文和书籍。

教学是“为人师表”的精髓所在,在林老师眼里,给学生上好课永远排在第一位。

亦师亦友师爱为魂

在同学们眼中,林老师总是温柔、和蔼又亲切。她说:“每位同学都渴望老师的鼓励,对学生们来说,老师一个关爱的动作也许就会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她的实验课上有这样一件小事,有位同学不慎打碎仪器,由于实验耗时很长,他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一时间手足无措。“没关系,重新做来得及,我陪着你”,在他焦灼着急的时候,林老师走到他身边,默默地陪着他一直将实验做到最后。实验结束后,这位同学的实验结果比其他人都要好,林老师说:“其实我并没有帮他什么,我只是在他旁边陪着他,就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基础化学原理是四方校区学生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化学类课程,是日后相关专业课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级一名学生高考时未选考化学,知识断档起初让他上课十分吃力,林老师得知情况后,与他耐心交流,课上关注其听课情况,课下推荐他看网络教学视频,单独为他“开小灶”辅导。在林老师的帮助下,这位同学顺利地完成学习,包括后面的专业化学课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说:“林老师帮我树立起了信心,如果没有林老师可能我所有化学课程都没有勇气学下去。”

站到讲台上的林老师神采奕奕、滔滔不绝,她希望课堂呈现的是轻松自在的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空间里能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更自由的表达。一堂课,林老师总会适时讲一些化学小故事放松大家紧绷的神经,“他们会有很热烈的反映,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十二点下课,十二点半我都走不出教室”,林老师讲授的基础化学课,下课后有很多同学围在周围提问,林老师总是耐心地逐一解答,每次都是最晚一个到教学管理室还钥匙。“有位同学用他参加奥赛的方法与大学的方法解同一道题,他拿结果对比给我看,这让我很欣喜。”她坦言,教学效果更多体现在学生提问题的质量和数量上,这说明他们听懂了而且有了自己的思考。林老师希望在师生互动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与能力,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她这样总结道。

一名老师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林老师始终不变的关爱让同学们如沐春风,上过她课的学生对她称赞有加。在收集的学生教学评价中,翻看一沓小纸条,大多是这样的内容:林老师的课堂内容充实,讲解耐心细致,有趣而不乏味,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她的课。

功成不居授人以渔

拥有今天的成绩和荣誉是林老师多年努力付出的辛苦结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这是我们教研组共同的荣誉。”林老师感谢学校对自己的肯定,她说:“有很多优秀的老师都更有实力和资格拿这个奖,我只不过是运气好。”林老师感谢在准备教学比赛过程中帮助过她的同事们,“18个人的大家庭里,每位老师都是优秀,例如解从霞老师的课极具感染力,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许泳吉老师的课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在友爱而温和的气氛下,他启发每个学生主动思考”。她说,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师个人的学识和水平是有限的,每位教师通过教学切磋达到配合默契,形成一个战斗集体和知识智囊团对于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从教至今,林洁华老师一直默默地努力,不断给自己“充电”,一有空就观看其他高校老师的讲课视频,不断学习借鉴;她还专门借了一套高中化学系列丛书,仔细钻研搞懂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的区别,以便让同学们能顺利实现过渡,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教育学家瓦尔德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从教十余年,林老师一直崇尚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自身出发找到漏洞,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倾其所学所知解惑答疑。林老师谈到,目前教学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上课老师在“满堂灌”,而学生非常安静,不习惯主动提问,也不习惯去回答问题,除非被点到。“上课是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都有积极的反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她希望将课堂努力营造成让更多的同学能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的氛围,在这种学习劲头中,增强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永远都是我向往和挚爱的职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名教师最骄傲的地方。”这是林老师心底的声音,也是她一直坚守的信仰。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从讲台之上到生活之中,她用热爱浇灌教育,为同学们点亮了一片片天空。

上一条:青科大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技术护航

下一条:化学院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党支部:“这正是对我们最好的言传身教”

关闭

0
其他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