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督导手记】从“3分钟”说开去——小议数理学院“3分钟课堂红色教育”
作者:朱敬义  审核: 来源:马寒  编辑:督导五组 点击:[] 日期:2016年06月13日

假如要讲一堂“大学物理”课,你会以怎样的方式开场?一则定理,一个公式,还是一道例题?数理学院物理系党支部书记吕浩老师的选择是,针对学生专业特点,以“‘两学一做’•科技创新•我们的行动”为题,与大家简短互动交流。这一番看似无关主旨的“谈天说地”,使学生们顿感“喜出望外”。一时间,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

如此别开生面的设计,并不是吕老师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源自该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的“3分钟课堂红色教育”活动。若非亲临其境,恐怕也想象不到这“3分钟”有何别出心裁之处。而耳闻目睹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3分钟”所调动起来的兴趣和热情,将使随后的课堂学习富有效率。

为什么要开展这样一项活动呢?我的理解,恐怕还要从教师的基本职责说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传道”。那么,何为“道”?简而言之,道者,真理也——这其中既包含科学真理,也包含为人处事的真理,此二者从来都是不可偏废的。在古人的教育理想中,培养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德才兼备之人,才算是比较完满的结果。而时至今日呢?我们还能否很好地承续“师道”、坚守传统?抑或是在有意无意间将课堂教育简单化为“知识灌输”,失却了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某些“软性”要件?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究竟是否应该花一点时间去讲些“题外话”呢?对此,我是外行,没有什么发言权。然而,我却时常记起孔夫子的教导:“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可见,圣人在向弟子们传授《诗经》时,最为看重的不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更为强调“诗”的社会功能及其之于学习者成长成才的普遍指导意义。由此,我不妨做个折中:教师在课堂上当然要以传讲专业知识为主(理工类专业课尤其如此),但是,谁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唯“本本”是瞻,言必称希腊或是“一二三四”开中药铺,而将“德育教化”视为分外之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问题的要害,还是在于做好“结合”文章,寓教于学,才谈得上把“三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说到这儿,不由得想起了毛主席的比方:一袋面粉,拿一些去烤面包吃,养人;拿一些来做馍吃,一样养人。我想,我们每一名做教育者的,一定要有“既谋一域也谋全局”的意识,把这笔账算个清楚才好。

言归正传。目前,“3分钟”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如同“小荷才露尖尖角”,今后自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如何使“3分钟”从内容和形式上与后边的课堂学习有机衔接、融为一体,使二者毫无违和之感,避免造成互不搭腔的“两张皮”?如何使“3分钟”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形成“又红又专”的范式,避免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如何有效激发起教师们用好“3分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避免成为额外的负担,或沦为应付了事的花拳绣腿?这些都是需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们认真考量的。同理,我觉得,这就如同我们开展学习教育一样,“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在当前,做在同时”,就是要把一些制度规则和必要的“规定动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逐步成为广大党员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须知,“两学一做”不是一次活动,不是一项形象工程,更不是一篇表面文章。如果只顾眼前效应,刮一阵风,搞一锤子买卖,那么,即便时下呼隆地再热闹、裱糊地再漂亮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到头来,不还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竹篮打水一场空吗?古人所谓“不审势,即宽严皆误”的警训,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据悉,数理学院的“3分钟课堂红色教育”仍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此后,还会有更多的新招儿、实招儿陆续出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毕竟,这“3分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开端,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一条:【督导手记】他渡•自渡•渡他——有感于马克思主义学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下一条:【督导手记】如何讲好党课——由韦副校长为老同志讲党课而感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