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欢迎光临青岛科技大学新闻网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青岛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学校产学研合作及科研成果转化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终审: 点击:[] 日期:2010年06月09日

6月9日出版的《青岛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从技术转让到校企战略联盟——写在青科大成功孵化第三家创新型公司之后》的通讯报道。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近年来在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形成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深入报道。

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山东省创新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始终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工科优势和化工行业特色,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助推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中国化工报、科学时报、科技日报等各级媒体先后刊发专题或通讯,对学校在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相关经验和有效探索进行了深入报道。

青岛日报报道全文如下:

从技术转让到校企战略联盟——

写在青科大成功孵化第三家创新型公司之后

前不久,青岛第派新材有限公司反式异戊橡胶产业化基地在莱西新材料产业基地奠基。这是青岛科技大学继成功孵化出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伊科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学科性公司之后,又一个由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创新型公司。

几年前,因为一大批国家级的奖项和众多的科技成果转化,青岛科技大学(原青岛化工学院)的“化院现象”为人熟知。经过几年的发展,“不找校长找市场”的青科大科研之路越走越宽,从软控股份到第派新材有限公司,青科大真正做到了科研项目从企业中来、科技成果到企业中去。

从项目转让到战略合作

正如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所说,青科大的科研工作是在“市场”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找校长找市场"是学校科研工作者人所共知的准则。“从上世纪 80年代起,学校就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让,倡导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科技成果转让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学校的科研条件得到改善,教师的收入得以增加,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同时有效推动了学科建设。”马连湘告诉记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种技术转让和项目合作的形式成为学校产学研结合的基本形式。

但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感受到,单纯的技术转让和项目合作已无法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高校在产学研结合中的定位和功能。"高校特别是地方工科院校,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在产学研结合的思路上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要由单一项目合作转向项目合作与战略联盟相结合。"马连湘说,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学校明确提出"科研整体进入企业"的口号,其含义就是不再限于单一项目,而是要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

第一步是从项目合作形成良好关系的企业入手。学校拿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科研成果与烟台某企业合作,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制造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对MDI技术的垄断封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的国家。

一个项目孵化一个企业

战略合作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让科研成果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青科大开始探索科技成果直接转化公司的路子,进行科研成果的自主孵化、中试与推广。

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软控股份的创建。软控股份的技术基础,是密炼机辅机系统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软硬件高新技术集成,这项成果获得了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依托此技术成立并发展起来的软控股份,每年增长速度超过50%,总资产从2000年的10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14亿元,股票市值达120亿元。目前,软控股份已成为全球轮胎制造装备业中产品链最完整、信息化水平最高、研发力量最雄厚的公司之一。

而发展到如今的软控,已不仅仅是一个从学校校办企业发展起来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青岛科技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一平台。对应着青岛科技大学的橡胶原材料等16软控分别成立了16个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吸引学校师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管理,实现了高校科研成果与生产力的无缝对接,用软控股份董事长袁仲雪的话说,"软控就是青岛科技大学放大了的不同体制的技术应用实验室。 "

有了成功的范例,青科大产学研工作正在“合作”与“创业”的“双轨”道路上快步前进,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很有发展潜力的新成果。 2005年,学校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银光化学工业公司合作研发的TDI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际过程的改造,使甘肃银光聚银股份有限公司的TDI生产装置从原来的年产量几千吨,到现在的年产量达到4万吨,直接带动兵器产业10多亿元产值,年增纯利税5000万元以上。由获得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成果“高反式聚异戊二烯的合成与应用开发”孵化的科大方泰公司,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年产500吨的反式异戊橡胶中试装置,产品用作轮胎胎面材料,经上海轮胎厂全钢子午胎上路试验,表明耐磨耗性能大大提高,节油环保效果显著。学校另一项由国家大奖孵化、组建的伊科思公司,与莱西市政府及软控合作,建设顺式异戊橡胶生产基地,总投资约2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顺式异戊橡胶生产、研发基地。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领未来

成果转移,再到孵化企业,今年4月份,青科大牵手国内橡胶巨头,联合打造中国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无疑是其在科研与市场衔接上的新方向。马连湘告诉记者,联盟成员中吸纳了轮胎行业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共二十多家单位。联盟将以轮胎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重点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实现轮胎制造从材料、配方、结构、生产工艺制造装备到试验开发手段的系统性整体提升。而在此前,青岛科技大学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的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已经获批为山东省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

在马连湘看来,科研与企业的“不分你我”,除了使科技成果可以更好地转化从而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科研经费外,还会促进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并推动学校创新体系建设。“我们争取在未来3至5年,再有产学研合作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上市;与地方齐心协力,加快大学都市科技园的建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学校学科性公司的创业,尽快形成具有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使我校成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上一条:化工学子获高校环保科技设计大赛银奖

下一条:青岛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举行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