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欢迎光临青岛科技大学新闻网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第八次党代会以来五年发展巡礼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终审: 点击:[] 日期:2009年12月02日

根据2004年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学校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发展。

师资队伍总量进一步发展

五年来,根据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学校奋斗目标和学校“十一五”规划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学校以实施了“1211人才工程”,即:重点培养10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和20名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选择引进100名学科建设发展急需的博士和教授等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100名年龄在45岁以下、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加大工作力度,多渠道、多种形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五年来,着眼于解决师资数量不足的矛盾,学校加大了引进人才的力度。根据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学校科学制定了人才引进计划,实施了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采取增加投入、解决住房等措施,吸引和接收了一批学校急需的教师和高水平人才。过去的五年,是我校历史上引进的教师数量最多和最集中的五年,先后引进教师642人。其中,引进博士学位教师235人,引进海外留学人员70人,引进学科(术)带头人23人,引进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引进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引进院士(双聘)4人,学校教师队伍由2004年的912人增加到1437人,教职工数量由1622人增加到2057人。在引进工作中,不但重视引进传统优势学科的高层次教师,而且人文社会学科和基础教学的师资力量得到极大加强。一大批高学历的、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极大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和水平。

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五年来,继宋湛谦院士之后,学校又聘请了蔡鹤皋、陈洪渊、颜德岳、雷清泉4名院士作为我校双聘院士。五年间,在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中,我校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5个泰山学者岗位,先后从国内外引进郭庆杰、侯万国、杨卫民、张宝泉、张建明5位教授担任我校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化工过程与机械、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岗位的泰山学者;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聘任在美国工作的董立峰博士为我校“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五年间,我校又重点引进了18名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学科(术)带头人,极大地加强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力量,结束了个别学科没有带头人的历史。

学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拓宽渠道,不拘一格用人才,柔性引才引智并举,如聘任光明日报原总编袁志发先生担任我校传播与动漫学院院长,对于提升我校新闻传播学科专业水平和学术地位,对新增设动漫专业和相关实验室建设都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学校调入原国家足球队教练国作金担任我校大学生足球队教练,对推进我校足球教学和足球队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同时还加大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兼任我校兼职教授的工作。先后聘请王佛松、柴天佑、解思深、钟掘、徐玉茹等27名院士和邵华泽、范敬宜、崔平远、韩志超、王威强等10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才引进工作中,坚持学科专业所需,坚持引进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坚持从重点大学和中科院研究所引进,重点引进中青年骨干,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学校重视教师培训,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和到国内外进修培训,有80多名教师在职取得博士学位,有20名教师申请到了山东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项目。同时在校内也加强各种培训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仅师资队伍数量增加了,而且师资结构显著改善,整体水平大幅提高。

学历结构:学校注重引进高学历人员和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目前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教师总数的71.3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7.48%,人数从2004年的91人增加到401人,提前达到并超过山东省十一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要求,在省属高校中领先。

职称结构:目前专业教师岗位中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3.5%、32.7%、44.8%、9.0%。其中教授从2004年的114人增加到161人,教师中职称结构比例基本符合上级要求,结构合理,并且优秀人才数量也大幅增加。

年龄结构:我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全国普通高校教师平均年龄结构呈现的规律基本相似,总体都呈现出“宝塔型”的态势,我校30到40岁之间年龄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68%,比全国平均值高出11.1个百分点;是学校教师的主体,培养潜力和可塑性很大,也是学校今后发展的骨干力量。

学缘结构:学校注重从海外和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引进教师,鼓励教师到国外和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教师中非本校毕业生占教师总数的84.5%,其中有海外长期留学经历的116人,学缘结构良好。

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现有两院院士5人(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百千万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4人,24人先后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5人先后获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师资队伍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力;人才资源是最大的资源,是最关键的竞争力,是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重中之重。学校这些年之所以在学科建设上不断得以取得进展和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教学梯队、科研梯队、学科梯队、创新梯队建设,进而提升了学校的人才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我校这些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有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就没有学科建设的进展、就没有教学科研方面的进展。几年来,通过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通过加大对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的激励、通过开展校级教学名师的评选、通过开展各级优秀教师的评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了优秀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梯队、科研梯队、学科梯队和创新团队的发展建设,为学校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在人才上进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本科教育来说,由于建设了一支足够的、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而确保了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来说,没有一支足够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发展,是难以想象的。2004年以前,我校在校研究生只有600多人,而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了近1800人;我校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已由2004年的260人增加到了2009年的669人,博士研究生由2004年的12人增加到了2009年的25人。正是由于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博士后流动站建设来说,2007年学校成功获批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又获批机械工程和化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站博士后6人,都是重点高校的优秀博士生。学校第一名博士后也是一名外籍(印度)博士后,今年刚刚完成博士后阶段任务,出站回国。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其中,包括师资队伍方面的实力。

从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方面来说,我校近五年来科研成果是喜人的;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很难有高水平的成果。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数量逐年增加,国家级项目立项达119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取得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6项,国家863计划主课题8项;973课题1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3项等。山东省自然科技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高水平论文数量和影响力逐年提高,显示了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同时,学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文科科研立项实现了国家软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突破,而且各类立项项目累计数达1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13项,省市级立项107项;同时,在教学方面,五年来,我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其中省一等奖7项。从科研研究和教学研究方面来说,成果是喜人的,也是与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的。

五年来,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喜人。五年来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表明,建设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必须进一步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上一条: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研究生招生考试准备工作

下一条:我校新增一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