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反式异戊橡胶”工业开发基地(青岛助剂厂)门前鞭炮轰鸣,一片热闹。由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黄宝琛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及应用开发”(简称:TPI)项目在这里试车成功,并生产出第一批产品。
黄宝琛教授是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重点是配位聚合合成橡胶和弹性体材料。近年来,他先后主持承担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两项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九五项目。他主持完成的“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及应用开发”项目,获得了1999年度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部级)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均名列第一),他本人也被科技部授予863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重要贡献)荣誉称号,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两项获授权)。
此次“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及应用开发”项目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研究项目,其中包含了黄教授多年的心血。年产500吨反式-1,4-聚异戊二烯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此项应用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尤其是这种实用技术的研究,只有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之后才能体现其实际的价值。
“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及应用开发”项目于1996年9月正式启动,经历了前期开发研究、工业化准备及在高速节能轮胎中的应用研究三个阶段,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总投资近200万元。青岛科技大学对这一项目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黄教授等人更是潜心研究,致力于其实用性的研发和拓展,最终实现了这项新技术的突破,于今年建成了反式-1,4-聚异戊二烯中试生产装置并试车成功。
最大限度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一所学校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项目的建成投产是学校致力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同时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为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