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8日,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化工研究院主办,山东省化工信息中心、山东省绿色化工技术转移平台、山东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联合承办的“2016(第五届)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暨可转化科技成果(绿色化工专场)推介对接会”在济南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兼党组书记刘为民、巡视员徐茂波,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兴云、副校长张元利、刘光烨,山东省化工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冯维春出席会议。会上,青岛科技大学与山东省科技厅签署《开展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协议》,联合启动高校科研体制试点工作。根据协议,青科大将作为试点,全面落实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发挥高校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作用。


刘兴云在大会上致辞,他代表学校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刘兴云指出,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本次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暨科技成果推介对接会,是山东省对接国家战略,在化工领域举办的一次高端品牌大会。乘着本次大会的东风,青岛科技大学与省科技厅签订了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协议,协议的签署必将进一步加快学校科研体制改革进程,推动科技和教育深度融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刘兴云代表学校对山东省科技厅、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以及社会各界朋友多年来对学校发展所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徐茂波在讲话中对本次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暨科技成果推介对接会的举行表示祝贺。徐茂波指出,绿色化工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加快推动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已成为全面提升化工行业发展水平,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教融合工作,青岛科技大学多年来在政产学研融合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建立了适合高校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在科技成果的协同、转化以及带动研发能力提升方面发挥了有效的带动作用,省科技厅将积极支持青岛科技大学科研体制改革,支持学校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共同利用学校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高校能够找到更多创新的机会,企业能够找到更多急需的科技成果,投资机构找到准确的投资方向,共同推进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再峰代表学校在会上作了题为《政产学研融合到协同创新——青岛科技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产学研经验交流报告。在科研成果转化签约环节,青科大朱兆友的“茶碱钠盐溶液连续结晶技术”、汪传生的“多功能混炼实验平台”、李再峰的“遇水膨胀封隔器密封材料的制备关键技术”、段咏欣的“绿色高效的功能性防护手套的生产技术开发”、于鹏的“紫脲酸加氢工艺连续化技术开发项目”、魏燕彦的“阻燃型零溶剂聚氨脂防腐地坪涂料的开发”等6个科研项目与相关企业达成成果转化协议,总额860万元。
2015-2016化工年度精英人物暨明星单位颁奖盛典,化工百强企业、行业十强企业发布会也同期举行。峰会揭晓了山东化工年度精英人物、山东化工行业明星单位名单,并为获奖个人及单位颁奖。青科大化学院混旭老师获评“山东化工年度精英人物”。
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组委会、山东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办公室、山东化工理事会的理事,《山东化工》杂志的编委以及来自高校相关学院的专家学者,国家级或省级研究开发中心、化工科研设计院所的相关领导,生产企业的高管,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各地科技局、化工办、园区管委会的负责同志,《中国化工报》《中国石化报》《科技日报》《经济导报》、大众网、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网、山东化工网、《山东商报》《山东科技报》的记者、编辑等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