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欢迎光临青岛科技大学新闻网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青岛日报》报道学校教育改革创新成果
作者:尹文超  审核:毛常明 来源:党委(校长)办公室  编辑:刘奕辰 点击:[] 日期:2023年05月23日

5月22日,《青岛日报》第5版以《青岛科技大学发挥工科高校产学研办学优势,坚持科技成果转化与政产学研融合“双轮驱动”——“青科大模式”赋能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为题报道了学校第七届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奖获奖成果。

青岛科技大学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发挥工科高校产学研办学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战略目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科技成果转化和政产学研融合“双轮驱动”服务社会的“青科大模式”,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为山东、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科大的智慧与力量。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系统规划,为有组织科研定好“四梁八柱”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顶层设计是实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否有利于团队建设、是否有利于行业进步、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是青科大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的准则。”青科大科技处处长李再峰说,作为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校,青科大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了“一揽子”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政策包”,为有组织科研定好了“四梁八柱”。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主动面向国家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围绕制造强国、山东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和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等战略部署,组织跨学科、跨学院联合作战,建立校内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库,在橡胶强省、绿色化工、碳中和等方面提供先进技术支撑。近5年,学校自然科学基金到账经费9亿多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9项,高校基础研究支撑作用愈发突出。

坚持“四个面向”,优化学科布局,积极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打造化工学科高峰,努力形成以橡胶、化工为核心特色的学科优势和多学科交叉优势,激发产学研新动能;紧抓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重大机遇,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批纳入国家发改委新序列管理,获批生态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此外,青科大还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不断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深化科教产融合为方向,推动政府、高校、院所、企业深度融合,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服务大战略,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学校重视科研团队的培育建设,倡导团队作战,面向新兴产业和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加强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

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服务青岛。青科大明确“培育人才是根本、引进人才是关键、用好人才是目的、留住人才是基础”的人才工作理念,联合企业共同参与“诺奖工作室”申报,提高对顶尖人才及团队的吸引力。探索引进讲席教授制度,打造一支编制在学校、创业在企业(地方)、学术创新在两端的“双栖”人才队伍。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联合招收博士后,联合科研攻关,共同培养人才,共享科研平台和创新成果。

与此同时,青科大实施“校地融合行动、校企联合行动、平台聚合行动、资源整合行动、服务集合行动”五大行动,围绕“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高端化工”等六大产业链,重点建设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在学校建设30个企业“科创飞地”,协同200家伙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

凝聚青科大智慧,形成青科大模式,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此前,青岛科技大学、赛轮集团、软控股份共建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凭“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斩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此次获得中国工业大奖是学校实现产教融合、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结晶,是对国橡中心综合实力的认可,捍卫了学校‘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美誉。学校作为国橡中心的共建单位,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发挥科研平台的引领作用,奠定产学研技术创新链的前端研究基础,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青科大校长陈克正说。

这仅仅是青科大产教融合、开展有组织科研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青科大在全校范围内倡树“不找校长找市场”理念,探索多元化、多样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通过“技术入股组建学科性公司”“科技成果转让+持续技术服务”“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多方共建创新创业共同体”“校地共建产业聚集区”等方式,解决学校科研人员不愿转、不敢转和成果转不了、转不好的突出问题。学校的一系列探索,在科技成果转化、产教融合、有组织科研等方面凝聚了“青科大智慧”,形成了“青科大模式”,取得了诸多成就。

目前,学校通过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上市的公司已达到9家,其中软控、赛轮、金王、海力威、旭域、高信、海泰科均在青岛。此外,还支持了一批学科性公司成长,各公司为山东创造的产值超过千亿元。学校研发的万吨级废轮胎常压连续再生成套技术与装备,支撑企业建立了首座废旧橡胶绿色生态循环利用“工业4.0”智能化工厂。学校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的“布洛芬合成工艺装置及方法”,近3年累计使新华制药新增销售额超4亿元,节省运行费用1.23亿元,新增利润超3亿元。学校与山东亘元签订山东省单笔金额最高的7.7亿元校企合作项目。学校聚焦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 的“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与青岛重点产业链相关企业签订合作项目561项,到账经费1.3亿元。

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青科大将学校事业发展融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会同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开展校园总体规划修编,科学规划各校区功能,建设融入城市的生态校园;会同市北区政府共同打造千亩新材料产业园区;会同崂山区政府及海尔、歌尔、万华等头部企业,全面启动崂山校区3期建设,将崂山校区300亩地块打造成绿色化工与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示范区。

专家点评

青岛科技大学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发挥产学研办学优势,为青岛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学校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引领力,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人才高地,开展有组织科研,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学校以学科优势激发产学研新动能,以基础研究支撑专业创新需求,以科研体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以新工科人才培养助力高质量发展;学校打通科技创新政策链,健全技术转移转化和科研评价制度体系,以试点改革为契机,全面激发教师参与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动性,强化产教研融合,突出学科团队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导作用,实现成果高质量转化,以突出的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青科大模式”,获得了上级的肯定,先进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下一步,学校可以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打开新局面,为区域发展注入能量,开辟出新的赛道,促进动能转换升级。学校应力争创新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一套转移转化体系完备、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产学研新模式;发挥特色学科优势,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融合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立足青岛,推动校城融合发展,构建“青科系”特色产学研合作平台集群,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在提高产学研融合成效、服务地方发展上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探出路子,取得实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晓君)

上一条:学校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佳绩

下一条:【主题教育典型经验】山东省教育厅报道学校“接诉即办”工作经验做法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