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园传真 >> 正文
高分子学院学生王海滨在富勒烯纳米晶须和聚苯胺复合材料超电容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作者:朴光哲  来源:高分子学院  责任编辑:刘园园  终审: 点击:[] 日期:2017年03月27日

近日,我校高分子学院2013级高分子材料与科学(实验班)本科生王海滨同学,以题目为“A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fullerene C60 whisker and polyaniline emeraldine base composite” (王海滨为第一作者,朴光哲教授为通讯作者)发表在Electrochimica Acta(2017,231, 264–271)。Electrochimica Acta为JCR一区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为4.803。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和青岛科技大学的部分资助。

从2014年开始,王海滨在高分子学院朴光哲教授的指导下,利用富勒烯纳米晶须和聚苯胺直接复合制备出了一种具有特殊形貌的复合材料,并系统地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发现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超电容性能,同时,也大幅地提高了其循环稳定性能(充放电1500次之后电容保存率为85.2%),是目前循环稳定性能最好的超电容材料,为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超电容器的设计制备提供了一种实验和理论依据。

据悉,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二次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的新型储能装置,具有功率密度高、温度适应范围宽、充电时间短、贮存寿命长等特点。超级电容器是国际前沿交叉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聚苯胺作为典型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其理论电容值很高。但是,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在充电和放电结束时,聚苯胺电极材料处于全掺杂态和全脱掺杂态,而在这两种状态下,聚苯胺的导电率都很低,使超电容的内阻升高。同时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是整个体相掺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掺杂离子的反复嵌入和脱出使得聚苯胺的体系反复膨胀和收缩,这会导致高分子链的破坏,使得聚苯胺电极的比电容量迅速衰减,循环性能变差。因此,目前以聚苯胺为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上一条:学校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专题培训

下一条:信息学院举办“Hadoop和大数据分析”专题讲座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