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团省委《关于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的工作方案》通知要求,校团委立足共青团“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格局,持续深化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将社会实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为社区及城市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优化资源、主动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校团委高度重视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第一时间召开团委书记会议落实省委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精神,明确工作职责,压实责任,层层落实,充分发挥学校在“优选山东·青鸟计划”工作中已建立的联络渠道作用,依托学校“三地五校区一基地”办学优势,主动走访调研驻地团委进行对接合作,现已与崂山团区委、市北团区委、西海岸新区团委建立合作关系,全校16个二级学院团委与15个街道、41个社区完成共建,300余个团支部90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
高分子学院团委组织志愿服务队与水清沟街道团工委举行座谈会,双方就基层工作、校企交流以及社区实践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让大学生走进社区,服务基层。
化学院团委走进开平路街道开展学习交流共建活动,参观党建阵地建设,签订共建协议,学院团委以此为契机,与开平路街道建立长期紧密合作,抓好活动落实,让“高校+社区”服务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环境学院团委与市北区双山街道开展“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结对共建交流座谈会。双方就各自需求以及所能提供的资源进行了交流,希望在基层工作、校企交流以及志愿服务等各方面加强交流。
数理学院团委与金家岭街道蓝岸馨苑社区进行结对子,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团支部志愿者走进辽阳东路小学,为小学生带来了一堂关于莫比乌斯环的“科普小课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社区和校园的科学精神建设之中。
外语学院团委与金家岭街道开展座谈会,主动对接社区需求,学院“小雨滴”志愿者服务队将重点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公益阅读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心理辅导、学业辅导上帮助孩子走出盲区、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
材料学院团委与市北区洛阳路街道签订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共建协议,与项城路社区保持长期共建,定期到社区开展义务支教、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依托特色、创新形式,持续深化落实
校团委以团中央“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为重点,围绕社区治理、基层团建、志愿服务等内容,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加强校地双向赋能、共同发展。参加青岛市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崂山区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项目展示交流活动。组织文艺演出进社区,走进市北区开平路街道方城路社区开展“文艺入社区,青春润民心”五四青年节文艺展演活动、走进市北区大港街道普吉社区“艺术进社区,奉献暖人心”学雷锋日义演等。与此同时发挥学校精品社团引领作用,深入社区开展海洋知识科普、化学知识宣讲等活动,做好服务的同时提升大学生服务能力,荣获“清洁美丽中国行”全国高校小额资助项目、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等国家级荣誉。
经管学院团委走进北宅社区五龙涧村进行安全防诈骗知识宣讲,参与山海社区亲子趣味运动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知识宣讲、敬老院防诈骗知识宣讲等活动,为社区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机电学院团委在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市北区晓艺自闭症儿童中心新建2个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基地。上千名团员青年投身社区实践计划,通过参与社区治理、组织社会调查、开展文体活动等实践,为社区发展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自动化学院团委先后与沙子口街道戴家埠社区、听海社区达成合作,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共同组织开展了以“自化青年进社区,校社联合促发展”为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服务社区,社区锻炼大学生的双赢互动。
化工学院团委与市北区大港街道签订共建协议,实现社区和团支部的共建对接,学院学生在大港街道及周边社区的养老院、社区小学进行志愿服务,获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员的一致称赞。
传媒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大学生走进社区基层,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服务社会,帮助学生深入社区、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为社区及城市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高密校区团委与密水街道、湖滨花园社区、盛世御景社区等建立联系,组织志愿服务团队赴青岛城阳区夏庄街道下蜜蜂社区和河崖社区,开展助农志愿服务,扎实推进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走进社会基层。
中德校区团委与红石崖街道签署结对共建协议,参加街道共青团重点工作部署暨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扎实推进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项目落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组织团支部积极与青岛市科技馆对接,支部成员担任讲解志愿者,充分彰显团员青年的奉献、热情、爱心和服务。
积极探索、守正创新、打造实践品牌
校团委通过大学生进社区,不断推动青年学生发挥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参与基层治理,提升基层网格治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推动大学生进社区走深走实。各学院、校区团委(团总支)凝练特色,打造特色社区实践项目。
信息学院团委着力打造“星火e+暖民心”志愿服务品牌,联合金家岭街道科大悦苑社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主题社区趣味运动会,旨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一老一小”身心健康,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艺术学院团委开展“艺术+”志愿服务项目,以艺术学科为基础,组建形成富有学科特色的大学生进社区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沙子口街道观海社区依云小镇开展彩绘艺术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用艺术助力社区建设。
法学院团委参加崂山区“百团百联”校地共建联盟启动仪式,与金家岭街道团工委签署结对共建协议,积极与沙子口街道望海社区进行对接,针对居民法律普及以及叛逆期青少年矫正教育等方面展开专业特色服务。
海洋学院团委与洛阳路街道实现共建结对,选派优秀团干部兼任社区兼职团委副书记。学院团委坚持问题导向、过程导向和目标导向,积极探索社会化项目化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推动品牌化长效化的“1234”工作法。
接下来,学校共青团将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各学院、校区团委(团总支)充分发挥校地共青团组织优势,结合学校特色和社区实际需求,深入实施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拓展校地合作,注重发动高校兴趣爱好社团横向参与,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项目,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和应用场景,守正创新,开展“五育融合”探索实践,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覆盖面、受众面,用实际行动传承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让学生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打造具有青科大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切实提升共青团实践育人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