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园传真 >> 正文
非遗螳螂拳“武”动校园——中德科技学院创新早操模式赋能体育育人
作者:薛晶  审核: 来源:中德科技学院  编辑:刘奕辰 点击:[] 日期:2025年04月01日

日前,中德科技学院以“非遗进早操”为突破口,打造“军训+非遗”特色早操模式,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螳螂拳融入军训(分训)工作,为体育育人工作注入传统文化基因。

非遗技艺,激活早操新动能。学院“感知中国,德行齐鲁”非遗传承实践队以“输入+输出”模式激活早操。寒暑假期间,队员们深入海阳太极螳螂拳国术馆研习,亲身体验武学智慧;开学后,化身“武术助教”,将非遗技艺融入早操,使传统武术焕发新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早操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提升身体素质和国防观念,焕发早操新生机,赋予早操更深厚内涵。

科学设计,塑造体育新范式。学院紧扣“两提高一服务”体育育人目标,精心打造“三结合”早操体系。军训科目与非遗武术结合,在军体拳的刚健中融入螳螂拳的灵动;健身功能与文化传承结合,早操配套武术文化微讲解;自主锻炼与兴趣引导结合,通过“段位晋级”“招式创编”等激励机制保持参与学生黏性。这一模式提升学生早操积极性,同时为螳螂拳推进至联赛奠定基础,展现体育育人的新范式与魅力。

体教融合,助力健康中国行。学院“军训+非遗”特色早操模式深度契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工作要求。通过特色早操不仅强化学生国防军事素养,同时为优秀传统文化薪火注入了新动能,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增添强劲引擎。

中德科技学院“军训+非遗”特色早操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身体的平台,更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形式。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非遗文化与体育项目的融合创新,进一步践行“以体为本、出彩人生”理念目标,坚持以体强身、以体育心,踏着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节拍,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推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上一条:信息学院、数理学院、数科学院联合举办“智汇青春,职引未来”春季专场双选会

下一条:数理学院AI学长智能体“朋小π”正式上线试运行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