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这是一个激动亿万中国人心的时刻,莫言先生成功获选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消息传来,青岛科技大学学生为自己学校的客座教授莫言喜获诺奖感到高兴和自豪。
2011年11月16日,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受邀来到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作了“文学创作漫谈”的主题报告。莫言与学校师生共同讨论了关于创作的话题。学校党委书记高青为莫言颁发聘书,聘请莫言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莫言先生还为学校题字“百年树人”,为青科大大学生文学社题写了“红高粱文学社”社名,为学校图书馆所藏莫言著作签名。
“好兴奋,当我打开QQ的那一刻。”青岛科技大学红高粱文学社第三届成员、2011级学生荆鹏超说:“当弹出的窗口显示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喜悦、激动、自豪……各种感觉霎时侵占了我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荆鹏超解释道:“喜悦,这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激动,百年文学梦想,终于在这一天实现了突破;自豪,莫言先生是红高粱文学社的顾问,而我,是红高粱文学社的一员。”
荆鹏超表示,莫言先生的获奖,从一个方面来说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极大肯定,身为红高粱文学社的一员,今后一定会以莫先生的事迹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不断地去追求去超越,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
青岛科技大学红高粱文学社创始人、2009级学生梁玉党激动地说:“作为红高粱文学社的创始人,我由衷地为莫言先生获奖感到骄傲,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心情。”
梁玉党回忆说,记得2011年的一个下午,莫言先生来学校做讲座,并对红高粱文学社高度关注,经过学校领导与莫言先生的探讨与研究,原“青禾文学社”正式改名为“红高粱文学社”,莫言先生并为文学社亲笔题字。
“后来我再次拜读莫言先生的大作《蛙》,那个时代的故事,让我深深为之震撼,并多次感动到落泪。”梁玉党说:“莫言先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巨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里程碑。他的成就,深深激励着我们后辈,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完美结合的时代已然来临。这一刻,也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一个为中国文学而奋斗的节点。”
“中国的诺贝尔奖,我没有听错。”青岛科技大学2010级国贸二班学生杨佳迪说:“莫言老师让我感到一种心中从未有过的激情的爆发。他的获奖,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开始向世界展示强国文化,展现中国的魅力。”
杨佳迪表示:“莫言老师为我们青年人树立了榜样,我们会努力向莫言老师学习。莫言老师让我们明白,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我们想做,只要我们敢做,只要我们用心做,成功触手可及。向莫言老师致敬,向中国致敬。”
10月9日下午,红高粱文学社成员参观了莫言文化馆,详细了解了莫言先生的作品和生平事迹。展览分为文学成就、成长道路、文学王国、故乡情结、文化交流五部分,全面体现了莫言的勤奋刻苦、创作天份以及他的故乡之情。馆内的莫言故乡创作室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四壁残垣的毛坯房破烂不堪,挂有莫言的亲笔打油诗“故乡成立研究会,诚惶诚恐惭且愧,高悬鞭策自努力,永远知道我是谁”,充分阐释了他身正高远的文学观、价值观。参观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大家纷纷表示将以莫言老师为榜样,深入学习,勤加创作。
相关链接:莫言先生时刻关注着家乡高密和高密教育的发展,去年11月,他还到青岛科技大学的高密校区走访考察。他说,青岛科技大学落户高密,是高密人民之福,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文化竞争力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校规划起点高、建设速度快、校园绿化美、发展前景好,是校地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希望青岛科技大学以更大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加强学校建设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使高密校区成为高密大地上璀璨的明珠,吸引各地学子前来求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