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化学院积极筹备,以“强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拓宽就业指导层面、创新就业指导思路、细化就业指导措施、深化就业指导内涵、构筑就业指导网络”为总体思路,结合学生特点,创新工作方法,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服务活动,努力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扎实推进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一)热情“请进来”,举办专场校园招聘会。
化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化学院就业工作委员会本着早谋划、早着手、早启动、早占位的原则,为招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的工作宗旨,积极邀请校外各关系单位和相关企业到学院举办专场宣讲会和招聘会。11月10日,青岛华鼎建材有限公司来学院宣讲招聘,3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最终10名同学与该公司签约,此次化学院和青岛华鼎建材有限公司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后,签约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上岗前的培训完美结合。化学院还与青岛华鼎建材有限公司就该企业作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达成初步意向协议。同时鲁南制药有限公司、山东胜利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新农机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将于近日来学院招聘。
(二)积极“走出去”,送毕业生上门。
化学院根据各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就业措施,针对“非热门”学科,学院领导充分发掘专业内涵,通过提高学生的试验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并与天津淡化所、中国重工集团725所等国内科研优势单位合作,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输送27名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进入两个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将“非热门”学科的学生镀金打造,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学院组织学生到山东和瑞东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应聘,现场签约2名同学;组织学生参加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的上海睿智化学有限公司、北京康龙化成新药研发有限公司的招聘会,现场签约12人。学院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把被动等待就业变为主动寻找就业,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三)搭建就业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化学院借助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信息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学院网站等网络构筑起了立体化就业信息化网络,及时、有效、快速地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等信息传递给毕业生。为确保相关就业信息传递到每一个毕业生,学院要求就业信息传播平台辅导员老师全都开通网络飞信业务,及时将就业信息传递到同学手中。同时,学院在每个班级指定两名学生干部、党员担任班级信息员,切实保证了就业信息的有效传递。
(四)以社团为依托,开展就业引导、指导工作。
学院充分发挥社团优势,以商务实战协会为依托,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势,把就业指导与提升就业竞争力纳入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并指导他们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指导和企业调研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健全和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回访制度,深入了解学院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更好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引导、指导工作。
在全院的共同努力下,化学院逐渐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为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