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传播与动漫学院与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等单位合作共建的五个校内教育实践基地举行了签字暨揭牌仪式。校党委副书记王瑞芳出席仪式并讲话。宣传部、教务处、校报、学报(社科版)等共建单位负责人及传播学院领导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共建的五个签约单位是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青岛科技大学报社、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这也是我校首次探索整合校内资源、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促进全员育人的尝试。
王瑞芳在讲话中指出,培养合格的人才是一所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职责。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等活动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学院与校内机构合作建立校内教育实践基地,共同对大学生实施教育和培养,是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多渠道探索学生教育与培养平台的创新性做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全员育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她希望传播学院与基地的签约单位加强协作,对校内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和机制建设开展研究探讨,搞好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真正发挥基地的育人作用;希望签约单位认真履行协议的条例,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好作用,促进教育实践基地健康发展。王瑞芳还要求同学们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珍惜在实践基地锻炼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党委宣传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聂法良在仪式上提出,与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相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在校内建立基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更加现实便捷,有着更强的可操作性和更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根据协议,双方将立足于建成长期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活动的固定基地,进一步实现软硬件设施资源共享,并按照教学进度安排,纳入教学实习环节,定期开展学生的学习专业实习活动。基地签约单位指定有经验的老师参与实践指导工作,通过新闻采写、编辑、摄影摄像、播音主持、影视及广告片、动漫作品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从实践中掌握本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不定期开展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综合素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本学期,传播与动漫学院精心策划、广泛联络,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全面开花。第9至11周,传播与动漫学院近20名大三同学在校新闻中心、校报和学报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习,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学院又与上海博大企业、淄博《鲁中晨报》、天鸿书业集团、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半岛都市报、青岛财经日报等建立了10余家实习基地,认真组织了近20个班级的实习工作,20人次的教师分头带队到上海、北京、淄博、烟台、威海、临沂、青岛等地,近400多名学生进行实习,在青岛日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日报报业集团、青岛财经日报等新闻单位实习的学生发表稿件80多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增强了学生成才的信心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