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3日起,我校本学期的学生选课系统正式开放,接受学生选课。我们大学生网络通讯社的记者就选课方面同学们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采访了我校教务处副处长岳学海。
盲目选课不可取,个人兴趣是关键
记者:岳处长,你好。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在得知选课系统开放的消息后便立即忙于选课,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岳处长:选课的设置本身是为了提升同学们的能力,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但是现在很多同学盲目选课,并没有针对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而这与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背道而驰。
同学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切忌为修学分而选课。学分是衡量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水平和效果的依据,并非终极目标。同学们一方面不能忽视学分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应该做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各种因素导致公选课实际开课数目有限
记者:您刚刚提到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课,但目前学校所开设的公选课程却不能完全满足同学们的需要。
岳处长: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学校也曾经考虑过。有些老师虽然有意开设某些课程,但同学们的兴趣多种多样,过于分散,因而无法集中开设这部分课程。在开设某些课程上,校方也确曾做过一些尝试,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现实条件放弃了部分公选课程的开设。
结合自身精力和学期的任务轻重进行选课
记者:那您能为同学们选课提几条建议吗?
岳处长:同学们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还应结合自己的学期任务和精力来安排选课计划。
通常情况下,同学们每个学期修够25个学分,七个学期就是175个学分,再加上30个左右的实践学分,便可以顺利完成学业任务。
所以建议大家将剩余的精力放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上。修学分的途径多种多样,诸如素质拓展、科技创新、“三下乡”、志愿者以及假期调研等等都是可以报于学校团委评定学分的。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为大家修得学分,还可以增加见识、拓展视野,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自身。
在采访过程中岳处长也提醒大家注意及时修改自己选课系统的初始密码。倘若密码被他人盗用,导致已选课程被退或成绩为零,请及时与教务处联系。同时,岳处长希望同学们多与教务处有关部门交流、沟通,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记者:姜文杰 张艳 董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