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22年的于跃芹,是山东省有机化学精品课程负责人,山东省有机化学优秀教学团队主要成员(第二位),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有机化学建设专项资助课程主要成员(第二位)。在于跃芹的任教生涯中,她并不仅是鞠躬尽瘁的模范教师,也是学生们心目中的“明星教师”,充满爱、智慧与正能量。
严谨教学
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课程
从1992年硕士毕业到现在,于跃芹有机化学本科课程已经教了整整22年。“不忘初心,坚定前行”一直是她的教学信念。
在有机化学这个领域,堪称“领路人”的她对所有的课程都已经了然于胸,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不拿教材和教案,于跃芹都能将每节课讲得恰到好处,绝对不会讲出“半拉子工程”,每节课剩余时间前后精确到不超过5分钟。即便如此,作为一个严谨的教授,于跃芹从来都会备好课再去给学生上课,并且在课堂上她会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贯穿其中。
“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课,但于老师的课并不枯燥,她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讲透了以后,会把自己的最新科研思路贯穿其中,用这些实例告诉我们,这是一门有用的学问。”曾经对有机化学不以为然的学生告诉记者,现在这位学生已经成为于跃芹的得意门生。
现在,作为“有机化学精品课程”负责人,于跃芹主持了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指导本科生50余名,指导硕士生27名,指导博士生1名,协助指导博士生3名;先后讲授《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系统有机化学》、《应用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合成》等五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即使时间再紧张,工作再忙,于跃芹始终坚持“磨课”,让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课。
不忘初心:为学生的终生幸福服务
当然,作为学生最为喜爱的老师,于跃芹的当选不仅仅靠的是课讲的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于跃芹将学生们看做成年人,帮助他们的成长。
于跃芹的有机化学是一门大课,每次都四五个班一起上课。“不要以为这么多人在一块上课,就可以在教室里交头接耳,做一些小动作,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要是这样,就惨了。于老师会毫不客气地将你请出去。”班里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但碰到“淘”学生,于跃芹也不会总是针尖对麦芒,而是善于引导。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于跃芹是一名懂学生的老师。
于跃芹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知道原则问题不可动摇。每学期的前三节课,于跃芹都会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上课的时候她会要求非常严格,这是为了不让学生觉得这门课是基础课,好糊弄。“越是基础课,就越应该打好基础,因为在以后几乎所有的课程中都会用得着。”于跃芹说,“这些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不能让他们有混学分的意识”。
虽然要求严格,但学生们却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位要求严格的老师。因为于跃芹不仅给学生们上课,还指导他们考研、就业,帮他们做人生规划。发现好的苗子,她就鼓励他努力学习,考研继续深造。她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眼光看的远一些,高一些。
关于好苗子,在于老师的定义里是“聪明,不阿谀奉承,能成大才”。发现“好苗子”,于跃芹会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考研。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远一些。2003年,于跃芹就遇到了一个这样的学生,但学生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力,于是课余时间于跃芹会与其沟通,经过于跃芹的点拨和帮助,最终这名学生还真在最后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不仅仅是鼓励学生们考研、深造,于跃芹还时常资助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坚持理想。
潜心钻研:做有机化学学科带头人
在教学的同时,于跃芹也不忘潜心钻研,做学科带头人。
她已经主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2010)、《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12)、《有机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10)、《有机化学》(上、下册,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等四部教材。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叁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青岛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次、二等奖五次,获青岛市“巾帼创新能手”一次,青岛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一次,青岛科技大学“建功女明星”一次,青岛科技大学“教学名师”。
除此之外,于跃芹还长期从事智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水处理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温敏性水凝胶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在《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等杂志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
在聚合物水处理剂方面主要开展了衣康酸、丙烯酸等单体的二元或三元共聚合,系统研究了共聚物的缓蚀阻垢性能、絮凝性能和对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能,研究成果已经分别在日照金马化工有限公司、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完成了生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青岛市巾帼创新成果一等奖一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在科研的道路上,于跃芹仍在继续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