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季”,岛城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史上最高的9万余人。昨日上午,市人社局通报了上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截至目前,毕业生签约率达85.85%。
调查青科大化学院毕业生大多已签约
“我们班同学情况都不错,别人还忙着找工作、投简历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做好了去哪里工作的决定。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的王云龙告诉记者,他们09级应用化学1班,除了9个人考研外,其他的早就找到了工作,“我们全院的就业率大概得有99%,除了不想工作的,全都签约了。 ”
在他们414宿舍里,2个室友选择了读研,王云龙在山东海科化工工作,“条件还不错,月工资3500元,还有500元的补助,五险一金也挺齐全。”说起自己的工作,王云龙显得很满意,其他三人的工作也不错,“好哥们赵文去了7425橡素研究所,焦平凯在青岛橡六,林浩去了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都挺不错的。 ”在这名毕业生看来,如果真的在大学四年学到了知识,找到对口的好工作并不难。
就业压力下 学生心态“放低”
“今年大中型企业招人确实少,但小型企业增加,总岗位反而多了。 ”记者采访多所高校发现,今年像石大、青大、青科大就业率不降反升,一高校老师告诉记者,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心态“放低”,另一方面是高校、社会提供岗位的增多。据记者了解,在“最难就业年”的大背景下,青大、青科大、石大、山科大等驻青高校,校内组织的招聘会数量都远超往年,与此同时,市人社局组织的专场招聘会也达到了史上“最密集”的程度,提供岗位的增加,反而大于毕业生的增加量。像土木工程、化学这些部分驻青高校的强势专业,往往是专业领域排名胜过高校整体排名,往年就业率就能达到9成以上,今年的形势对他们这些毕业生影响并不大。而对于文学院、经济学院这些偏文科传统难就业专业,媒体上反复炒作的“就业难”,也让不少毕业生放低了身段,“先就业再择业”成了许多毕业生的共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大学生普遍降低了对于工资的心理预期,比起往年来平均降低500元到800元。招聘会和岗位的增多、心理预期的降低,让驻青高校最终拿出了85.85%的就业成绩,反而比去年的就业率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