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科大 >> 正文
【青岛日报】奶奶别怕,我来陪您——记“守望夕阳”志愿者行动
作者:青岛日报  审核: 来源:  编辑:吴静 点击:[] 日期:2012年07月10日

人,一生都需要亲情的陪伴,尤其是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一些老人正在孤独地老去,在养老院里,他们从早到晚呆呆地坐在床上,即使有人给他们喂饭、帮他们穿衣,他们的内心还是空空的,他们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房门,一有响动,他们就伸长脖子、睁大眼睛,他们在等着自己的亲人,等着亲人的拥抱、等着亲人来抚慰他们沧桑的心灵……
    在广昌路上的四方区康乐(广昌)老年爱心护理院里,住着110多位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每天都有志愿者轮流陪伴在老人身边。他们当中既有在校大学生,也有来青打工的新市民,还有企业职工……七年来,约有2500人参与过这里的志愿者工作,服务时间超过2000个小时,300多位老人接受过他们的陪伴服务。
奶奶,我来了
    杨红,青岛科技大学的大二学生,学校爱心社的负责人。她之所以参加到“守望夕阳”志愿活动中,是因为大一那年外婆的去世让她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与痛楚。“直到来到护理院,见到这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我知道,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这名“90后”的大学生说,“关爱现在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我们。”
    青岛科技大学爱心社的活动影集里珍藏着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位女同学正在躬身为老人洗脚。这位同学叫王晓清,在一次志愿服务中,和奶奶聊天时得知老人手脚不便,王晓清主动要求帮奶奶洗脚,老人怕麻烦孩子,百般推辞。王晓清还是打好了热水,蹲下身帮老人脱袜洗脚,洗完脚后她又给老人剪脚趾甲……晓清的举动让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同学们问王晓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她就是我的奶奶,帮她洗脚不是很正常吗?”
    “王奶奶年纪大不能自己进食,吃饭全靠喂,有时噎到了光拍后背不行,还得用手指帮她抠出来,否则会有危险……”来自北大荒餐饮有限公司的赵婷婷边给103岁的王桂兰奶奶喂饭,边与记者攀谈道。她说,在护理院做志愿者的两年间,被老人咬到指头、被喷得满脸都是饭渣,被失智老人打一巴掌,这类的事发生过多次,“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到那时,我也希望有人可以忍耐我的唠叨、宽恕我的粗鲁行为……”赵婷婷说。
先培训,再上岗
    “护理院跟别的养老院不一样,这里的老人大部分岁数很大,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还有上百岁的。很多老人卧床不起,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护理主任赵芳说,要照顾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仅凭一股热情是不够的。为此,每一名志愿者都要接受护理院的专业培训。如何给老人喂饭、拍嗝、翻身……这些对许多十几二十几岁的学生、打工妹来说,都是全新的尝试。
    2006年,青岛科技大学爱心社“守望夕阳”活动小组的学生们来了,青岛大洲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弟子规爱心小组”的职工们来了,北大荒餐饮有限公司一批二十几岁在青打工的姑娘小伙儿们来了,由他们组成的服务于临终老人的巾帼志愿者团队,合理轮流,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到护理院,陪老人们聊天说话,帮护工打扫卫生,吃饭的时候给不能自己进食的老人喂饭,甚至帮老人剪指甲、洗脚、清洗便盆……每到节日,她们还会精心排练节目和这里的老人一起联欢。
    七年来,一批批学生毕业离校,一批批打工者因为工作调动离开,又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进来。不论风吹雨打,也不管人员更换,守望行动都不曾终止。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自2006年正式建院以来,四方区康乐(广昌)老年爱心护理院迎来的志愿者成千上万。
    “有许多学生来到院里扫扫地、擦擦桌子,就急着让我给他们签假期参加公益活动的登记表。还有的单位组织职工来看老人,竟然要求我们摆上水果,他们和老人照完相就走了……”护理院院长谭美青坦言,对于许多“走过场”的志愿行为,院里早已习以为常。
    直到2006年,这支由市妇联牵头成立的专门服务于临终老人的巾帼志愿者团队的到来,改变了谭美青和医护人员们的看法。“他们不是来走过场的,他们都是真心真意为老人服务的。”
    不同的态度,结出不同的果实。
    八十多岁的周奶奶对青岛科技大学的事情了解不少,老人家知道学校里哪个老师讲课好、学生社团都开展哪些活动、学校食堂伙食怎么样……“这都是孩子们讲给我听的。别看我年纪大了,可我脑子不糊涂,孩子们真心对我好,他们的事我都放在心上。”说着,周奶奶拉开了床头的抽屉,里面摆放着巧克力、桃子和一包饼干。她说,这都是子女探望她时带来的,她不舍得吃,要留给科技大学的孩子们。
    “孩子,你可来了!”
    “奶奶,你还记得我吗?”
    “名字记不住了,就记得你是枣庄的。”
    “是啊奶奶,我们最近期末考试,天天复习,来得少了。”
    “考完试就放假了吧?那你们还能来吗?”
    ……
    在护理院三楼的走廊里,85岁的辛兰芳老奶奶见到了久未露面的志愿者闫林林,攥着她的手唠起了家常。
    “这些老人每天的活动就是从走廊的这头走到那头,最大的乐趣就是志愿者来陪他们聊天,所以他们拿这些志愿者当自己的孩子。”赵芳主任说。
    “给予和接受相比,前者可以给人带来更大的快乐,原因在于给予并不是丧失,而是表现我们自身活力的行为。”青岛大洲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的志愿者张英凤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她说,在做志愿者的几年间,她只是付出了一点业余时间和心思,而收获的却是一份超越血缘的亲情与感动。“有的志愿者有事不能来了,老人就会不停念叨;老人们会把橱子里的水果、糖偷偷塞到你的手中,并握着你的手嘘寒问暖。当然,他们也会发脾气冲你吼,也会耍性子不吃饭,可这一切都表明他们把我们当做了亲人,而我们也把这里当做了家。因为,这里有我们的牵挂。” 

上一条:【人民日报】锦湖轮胎与青岛科大合作 建高科技创新平台

下一条:【青岛日报】青科大“高雅艺术乐团”走进青岛桦川路小学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