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科大 >> 正文
【齐鲁晚报】融中德优质资源 育卓越工程人才
作者:  审核: 来源:  编辑: 点击:[] 日期:2011年05月03日

——写在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十年华诞之际

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国际范围的纳才标准、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中国高等教育界不得不去审视:人才培养如何更好与国际接轨?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优秀的国际化工程师培养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头戏。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学院成立十年来,培养了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被誉为中德合作办学的典范,成为中德文化交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一、十年发展历程巡礼

2001年,青岛科技大学以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行动争取到了德国教研部及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资助,学校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办学,成立了隶属德国政府“对未来投资项目(ZIP)”一部分的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2003年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 2005年被正式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框架。2005年、2010年通过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两次评估, 2007年开始学院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与德国的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锡根大学、西鲁尔大学、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学院已发展成为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应用化学3个本科专业,7个合作办学项目,在籍本科生1042名, 海外学生243名,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二、人才培养体系通观

中德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中德两国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人力资源。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德学院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人才培养流程。

学生通过高考入学后,进行德语语言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其中专业课采用30%的德语和双语授课。完成基础课阶段的教学计划,达到青岛科技大学的规定标准,并且德语成绩符合德国对应大学的相关要求的学生可赴德国高校继续专业课阶段的学习,完成学业后可以分别获得德国高校与青岛科技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获得学士学位后,可继续攻读德国硕士和博士学位。这种人才培养方式融合了东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凸现并发挥双方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既体现青岛科技大学鲜明的教学特色,又秉承德国合作大学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工程训练的传统,有利于培养中西合璧、视野开阔的跨文化人才,建立学生比较平衡的中外文化观。

十年来,学院的运作机制不断改革创新,尤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和努力,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卓越的师资。任课教师中,教授23人,副教授10人;23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硕士学位。中方教授多有海外留学经历,德方教授来自德国著名高校。学院德语教研中心,有中国教师16名,外籍教师8名。德国大学每学年选派10余名教师亲自来学院给学生讲授基础课、专业课和科技德语课,学生在国内就可以接受正宗的德国大学教育。
   
结对式的授课。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由中德双方各派一名教师共同负责,用中文和德文两种语言讲解,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标准均由双方协商决定。学院通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各种形式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把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融入课程。

灵活的实践教学。按照德国双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学生必须加强的环节。学院引进德国先进试验仪器设备、网络教育平台(sTeam),积极开展与巴斯夫、拜耳、大众、德固萨、菲尼克斯、安德烈斯蒂尔、汉森等德国公司的合作,这些跨国公司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去向。

丰富的奖学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青岛科技大学奖学金、学院奖学金以及安德烈斯蒂尔奖学金和菲尼克斯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在德国可以获得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科学与研究部部长奖学金、DSH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

频繁的中德学生互动。截至目前已有80余名德国学生来学院学习和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增进了两国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友谊。2011年开始,帕德博恩大学计划按2+2模式招收培养德国学生,前两年在德国学习汉语和基础课,后两年将选派部分学生来中德学院学习,中德高校之间真正实现了双向交流。

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对国内学生给予全面教育辅导的同时,学院也全方位关注每一批赴德深造的学生。协助学生安排好在德生活、学习、工作。学院始终与在德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与德方教育管理人员积极沟通,相互交换学生情况,指导留德学生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类困难同时,发动留学生组织海外校友会,为留德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搭建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三、办学成果纵览

20012011年,中德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先后有40多名学生获得总计达30多万欧元的DAAD奖学金。在国内获得奖学金的人数也接近400人次。180多名学生在德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95%继续在德攻读硕士学位。还有十余人目前正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大部分硕士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德国的工业界,成为卓越的工程师。不少德国企业和在中国的德资企业开始“定购”中德科技学院的毕业生,在巴斯夫、拜尔、大众、德固萨、等跨国公司都可以看到学院毕业生的身影。在国内毕业的学生有的考取了研究生,有的考取公务员,有的应聘进入德国在华企业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十年来,充满活力的中德学院成为青岛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标杆,全方位提升了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中德科技学院也为青岛市和帕德博恩市的交流也起到了桥梁作用,两个城市在科技、经济和文化方面展开了持久的富有成效的合作交流;学院培养出一大批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已在中德合作领域初露锋芒;十年的合作也使参与合作办学的外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了中德两国的友谊。

十年谋发展,蓄势待远航。展望未来,中德科技学院将在中德两国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争取用1020年的时间,将中德科技学院建设成为多元化合作,多学科/专业,多培养层次(学士、硕士、博士)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上一条:【新华网】传承五四精神 争做薪火传人

下一条:【齐鲁网】青科大三千万打造“橡胶林” 废橡胶可绿色循环利用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