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科大 >> 正文
【中国网-中国名校专栏】青岛科技大马连湘:打造中国橡胶谷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终审: 点击:[] 日期:2010年12月15日

海滨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往往思想解放、工业发达。黄海之畔——美丽的青岛在这个喧闹的世界里,恣意绽放着自己独特的“中西合璧”之美。地处环境优美的此地,青岛科技大学的师生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开拓了一片产学研的新天地。

五月的北京夏意刚至,阳光明媚。一次会议间隙,记者在北京大学采访了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教授,他此行受邀在“亚洲地区大学与区域发展论坛北京高峰会”上作经验介绍。

“科技大学现象”名副其实

记者:贵校原为国家化学工业部直属高校,后几次易名,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您认为,自更名以来学校在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马连湘:更名对学校的发展是一个较大促进。如果说学校建设新校区拓展了物理发展空间,那么学校的更名则给予了抽象空间。(1)青岛科技大学从原来的单科性院校逐渐向多科性转变。(2)学校围绕化工专业发展了其他一些学科。当然,学校更名实际上也与大学管理体制转变有关。过去大学管理体制有中央的、行业的和地方的高校,现在把行业的去掉了。学校转到地方以后,变成中央与地方共建,因此必须考虑地方高校怎么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更名后对学校发展的束缚少了,我们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级课题136项,省、部、市级课题285项,企业横向课题310项;十余年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在有关机构发布的“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2007中国高校技术创新贡献力排行榜”、“1979-2006中国高校获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励情况”三项排名中,我校分别列全国高校第39位、第27位和第22位;学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科研成果转化先进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创造了被社会广为赞誉的“科技大学现象”。

记者:青岛科技大学被称为“橡胶工业的黄埔”,除了橡胶专业,学校还有哪些优势学科?

马连湘:除了橡胶,我们的老化工专业还是比较强的,围绕着化工、橡胶的机械和自动化等都是我们传统的优势学科,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也已显示出强大的的生命力。

目前,我们的学科专业覆盖有7大门类:理工文经管医法,学科门类的交汇融通对于学校发展、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交流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学生在大学里的发展有三个三分之一,首先,课堂、实验等教学环节以及图书馆等的影响;其次,学校的氛围、社团的多少、所开展的活动带来的影响;最后,同学之间,班风和舍风的影响。变成多科性高校后,理科学生的严谨、刨根问底;工科学生的大度和变繁为简;文科学生的优雅的跳跃性思维,三方面的优势可以互相促进。因此,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基础的牢固扎实,学校从教育自身规律出发,布局了一些人文社科、数理基础等方面的专业。我相信,我校的学生会从中受益匪浅。

围绕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定位,布局好学校的学科专业后,重要而且需要坚持不懈的中心工作是学校的学科发展。在传统优势学科方面,我们秉承“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好橡胶、化工及其相关专业。我校是我国最早开发化工过程模拟计算机软件的单位,与烟台万华集团合作,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制造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对MDI技术的垄断封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的国家,该成果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列入20世纪中国化学工业100件大事之一。学校还与青岛颐中烟草集团合作,成功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土工格栅,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同时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英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生产高性能格栅工程材料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技术的国家。与此同时,学校注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近几年,学校发展起了动画、船舶制造、软件工程等专业,它们今天的快速发展已经预示着有可能形成学校明天的亮点。

一所学校的发展可以撑起一片天

记者:青岛是海洋城市,以化工为基础服务区域经济,污染问题如何解决?

马连湘:我曾经去看望过获得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的北京大学徐光宪老先生,他现在思考一些问题。他说大家总是看不起化学,或者化学家没把自身看得很重要。实际上化学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提得更多的是化学、化工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污染,但是如果没有化学,没有化工,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化学也好,化工也好,只要消费就有碳的排放,就会产生一定污染,但是这些污染也可以靠化学和化工的方法来降低。关键是怎样用好的问题。我认为现代社会生活的质量在于精细,如果不是节约地去用,而是浪费地去用;不是精细地去用,而是粗放地去用,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记者:贵校在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马连湘: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我们在改革开放后起步较早,尤其是在经济管理、国际贸易等方面。在人文方面我们有5个本科语言类专业:英语、日语、德语、俄语和韩国语;在艺术类,有广告学、艺术设计、编辑出版学、绘画和音乐表演。这些学科仍然着眼于为工科服务,着眼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人文社科专业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对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很多设想。青岛市在做“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时,很多教师参与了这项工作。从地域上来看,青岛市南北差距比较大,海边经济发展很好,内陆则不行,怎样克服这个问题,我们的老师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大胆设想:把海水通过老河道引到北部城里来,做旅游、做码头,做航运,把南北差距缩小。

除此之外,在人文社科方面,我们还着眼于其对整个学校发展的支撑,比如我们跟韩国、德国、俄罗斯合作很多,因此发展了相关语言类专业。我认为,一个学校的发展不可能撑起天,但可以撑起一片天。在撑起的这部分,专业间有机协调,互为支撑,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此外,也要瞄准一些新的学科发展,比如低碳经济等。

车之轮胎 人之鞋履

记者:“自强、务实、竞合、创新”是青岛科技大学的优良校风,这其中的“竞合”应当如何理解?贵校推崇的“橡胶品格”是怎样的品格?

马连湘:竞合就是竞争与合作。只有竞争不行,还要有合作,二者要相互结合。2007年教育部评估时有一项要求,就是必须有特色。我们搞了2个特色项目,一是教学科研良性互动,不断推进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秉承“自强务实”的优良传统,培养具有“橡胶品格”的高素质人才。经过长时间的凝练和讨论,我们给了“橡胶品格”24字的诠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敢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这是由我校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相较专业演化而来的。说白了,就是实实在在干好事情,认认真真搞好团结,不张扬。车之轮胎如人之鞋履。车子跑得很好时又有几个人注意轮胎,但是没有轮胎车子无法能跑起来。

记者:青岛科技大学在国内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独树一帜,请您总结一下成功经验?

马连湘:放眼全球,优秀的、高水平的大学无不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着良性的互动,没有哪所优秀的大学是脱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上世纪20年代,“硅谷”心脏斯坦福还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大学;1951年斯坦福大学建立了科技园,内有200多家企业,周围有近8000家企业,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硅谷”;到1985年,它已在全美大学中排名第一。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大学不仅仅是求知的场所,它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的分布以及所在地区的整体质量,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

青岛科技大学多年来适应国家和山东省创新体系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工科优势和化工行业特色,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逐渐走上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到产业化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道路,形成了内外相辅、线面结合的产学研工作模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助推器,也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如果说经验,可以总结这样几点:一是“不找校长找市场”,科研整体进入企业;二是依托特色学科,内外相辅、线面结合,努力开拓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三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写好产学研合作大文章。

着眼“六力” 培养人才

记者:学校提倡“不找校长找市场”的科研工作准则,是否会与“做学问要坐冷板凳”的治学要求相矛盾?

马连湘:“不找校长找市场”是我校科研工作者人所共知的准则。从上世纪80年代起,学校就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让,倡导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科技成果转让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学校的科研条件得到改善,教师的收入得以增加,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同时有效推动了学科建设。

做学问要坐“冷板凳”,不能冷静认真地做科研,出不了成果,但是成果有了怎么办?要产业化,要找市场。工科和理科不同。理科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工科则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工科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要搞科研,但工科的老师还要到现场去,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坐“冷板凳”与找市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记者:在人才培养上,您结合自己所学的力学专业提出了“六力”的理念,请您就此详细谈谈。

马连湘:我来学校领导班子后管过体育,发现大学的体育教师不少人觉得体育在学校里是“鸡肋”。我觉得体育不是“鸡肋”,相反,它是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可以做什么呢?4个字,“内外未来”,就是要注重内外,着眼未来。即“内”健体魄,一是搞好群体活动开好运动会,把校园氛围活跃起来,使教师学生都有一个健康体魄;二是上好体育课,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学会一种一生受益的体育锻炼方式,为此我们较早地试搞了体育俱乐部上课方式。“外”树形象,搞好高水平运动。我们学校的足球曾经很辉煌,后来落下去了。1999年我到学校后下决心抓了10年,现在我们的足球又到了大学生锦标赛冠军水平。

着眼未来,即体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良好载体,起码有四个方面可以让其有所作为。一是勇气,敢不敢干。连参与都不敢谈何成功,更何况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二是毅力,做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要有毅力坚持才能成功。三是团队精神,要互相配合才能成就大事业。四是规则意识,要符合规则,不符合规则就要犯规,就会被逐出赛场,丧失角逐的权力。这样我就琢磨出“六力”:定力、内力,能力、毅力、合力、外力。定力就是目标一旦确立就要克服干扰,咬定主峰不放松;内力,有没有勇气和果敢的精神;能力,能不能干,无才无德不是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坏才,德才兼备才是才。毅力就是要坚持。合力是大家要一起干,外力是要得到大家支持。简单说,定力要干事,内力敢干事,能力能干事,毅力干成事,合力干大事,外力好干事。

大角牛: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记者:日前,由贵校传播与动漫学院与央视动画联合推出的原创动画片《大角牛梦工厂》中的主人公大角牛,在“首届中国十大卡通形象评选”中成功入选中国十大卡通形象。“大角牛”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它有何象征意义?

马连湘:2007年学校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较早开设动漫专业,我们聘请了原《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袁志发做传播与动漫学院院长。他指出,应该发展动画,这肯定是未来国家极力发展和支持的领域,毕竟它涉及到国家的将来。孩子们只知道铁臂阿童木、一休、米老鼠不行,还要有我们自己的动画形象。

去年,袁总编自己编了个动画剧,以牛的形象作为卡通形象。他认为,全世界以牛的形象作为主角卡通形象尚且没有,而牛又具有很多优点,于是编了个励志剧,恰恰赶上国庆60周年和牛年就一下子“火”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只牛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大角牛整个设计和运营过程体现了世界上动漫产业成熟的运作过程,即先出形象后出动画,紧随系列文化衍生产品。内蒙古鄂尔多斯亚洲文化节吉祥物就是大角牛,今年又拿到了中国十大卡通形象。

记者:请您描述一下您心目中的大学?

马连湘:简单说,我心目中的大学应该是一片沃土,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有着自由的空气。老师在这个园子里自由自在地教书、研究,学生在这片肥沃的土地和自由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上一条:【人民网】“大角牛”获动画形象提名奖

下一条:【都市便民报】科大之夜昨日举行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