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和困难需要高校帮助解决,地方和高校需要紧密合作。地方企业在发展中为大学提供了科研课题和资金支持,大学的科研成果借助于企业进行产业化,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
青岛科技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多年来主动适应国家和山东省创新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工科优势和化工行业特色,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逐渐走上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到产业化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道路,形成了内外相辅、线面结合的产学研工作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助推器,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科研整体进入企业
青岛科技大学的科研工作是在“市场”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找校长找市场”是该校科研工作者人所共知的准则。学校原名青岛化工学院,是一所行业特色高校,以工科为主、以化工为特色的学科特点,使学校在产学研结合上占有先天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起,学校就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让,倡导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科技成果转让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学校的科研条件得到改善,教师的收入得以增加,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推动了学科建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种技术转让和项目合作的形式成为该校产学研结合的基本形式。
进入新世纪,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大背景下,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高校在产学研结合中的定位和功能。在产学研结合的思路上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要由单一项目合作转向项目合作与战略联盟相结合。2003年,青岛科技大学明确提出“科研整体进入企业”的口号,其含义就是不再限于单一项目,而是要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按照这一思路,该校首先从项目合作形成良好关系的企业入手,加快建立战略联盟的步伐。学校积极鼓励和引导校内科研力量以各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构筑与企业对接平台,加快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大力提倡科研机构创办学科性公司,进行科研成果的自主孵化、中试与推广,最终实现成果产业化。该校研制的密炼机上辅机系统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软硬件高新技术集成,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利用这一项目孵化形成了如今的中小板上市公司青岛软控,2006年上市以来,青岛软控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50%,总资产从2000年的10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14亿元,股票市值达120亿元,开发的轮胎橡胶配料系统软件和大型全钢子午线轮胎成套装备系统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降低投资成本60%以上,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轮胎企业中全部得到推广应用。目前,青岛软控已成为全球轮胎制造装备业中产品链最完整、信息化水平最高、研发力量最雄厚的公司之一。而该公司旗下的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性企业青岛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积极筹划上市。如今的软控,已不仅仅是一个从学校校办企业发展起来的上市公司,也是青岛科技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一平台,更是学生进行实习实践的最好基地。这里汇集了来自该校机械、橡胶、新材料领域的一大批专家学者,他们把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借助软控这一平台进行转化,并将生产实践中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形成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格局,大大提高了授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青岛软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回报学校,他们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进入软控实习或就业,国内外一大批一流轮胎和橡胶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学,开拓了学生视野;2009年,学校与软控联合申报成功了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也是青岛市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的行业技术中心。多年来,学校与青岛软控的合作已经呈现出互利互惠互赢的良好态势,与青岛软控的合作正成为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一朵奇葩。
开拓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青岛科技大学在办学中确立了“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发展和行业建设”的服务面向定位。坚持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战略思想,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逐步形成了“以地方为面、以行业为线,以山东省为内、以其他地区为外”的,“内外相辅、线面结合”的产学研工作模式。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与青岛市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与城阳区合作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青岛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与黄岛区合作建设了工业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与崂山区合作,建设了生物试剂诊断研究中心与产业化基地;与四方区合作,共同建设大学都市科技园。学校还先后与日照市政府、胶南市政府、广饶市政府签订了整体科研合作协议。其中青岛科技大学与日照金马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山东省合成乳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成果转化开发的新产品于2007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公司申报的“合成乳胶”也被列入2007年度第四批国家标准项目。这些基地的建设增强了学校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对促进产学研合作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针对青岛市四方区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参照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与青岛市政府和四方区政府合作建立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2008年世界500强的德国朗盛公司中国技术研发中心也落户该园区,这是朗盛公司在海外的第一家研发机构。园区建设4年来,建成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引进重点实验室18家,吸引了22家橡胶化工类科技型企业入驻园区。2008年科技园年总产值已接近2亿元,具有鲜明特色的以橡胶高分子材料研发、转化为主要产业方向的孵化基地正在学校周边快速崛起。目前该园区在创新型人才集聚、科技成果研发、中试孵化及生产转化平台建设方面已初显成效,特别是橡胶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开始落户青岛科大都市科技园,其中大部分都是像德国朗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青岛软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青岛市将向打造中国“橡胶谷”的目标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有望成为青岛科技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新亮点。
山东省是全国的化工大省,有化工企业2800多家,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同时,山东省也是轮胎工业大省,在2004年全国首次评出中国轮胎十大民族品牌中,三角轮胎、玲珑轮胎、成山轮胎、双星轮胎和黄海轮胎等名牌轮胎占中国十大民族品牌的一半。青岛科技大学在化工、橡胶、机械等学科上的优势,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校与齐鲁石化、海晶化工、海化股份等化工企业以及上述轮胎企业,开展了多点合作,并“串点为线、并线为面”,将学校产学研的“触角”延伸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行业,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面对高等学校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期望,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表示,青岛科技大学将进一步做好产学研合作的文章,探索建立学校、地方、企业“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提高国家技术创新能力,为促进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要争取在未来3-5年,再有产学研合作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上市;要与地方齐心协力,加快大学都市科技园的建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支持学校学科性公司的创业,尽快形成具有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使青岛科技大学成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路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