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来源:半岛都市报
从2002年起,青岛就建立国内最早一批发展动漫产业的园区,并设立了动漫产业园。但7年过去了,除了偶尔承担项目制作以及小型动漫外,岛城却一直没有一部能冲出青岛的大型动漫。而今天,记者要告诉大家,这个怪圈只能维持到今天了。因为从明天开始,央视一套“大风车”栏目将在黄金时间播出产自青岛的动漫片——《小牛向前冲》。该片是全国首部以十二生肖中牛为主角的卡通形象动画片,是青岛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的奠基之作,将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太多的第一,使这部动画片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小牛向前冲》的成功运作引发了岛城新一轮的动漫热,使更多人开始关注动漫产业。日前,教育周刊记者来到了《小牛向前冲》中主角大角牛的诞生地——青岛科技大学与青岛普达海动漫影视公司,向大家还原这头小牛是如何带着岛城诸多动漫设计人员的梦想冲出青岛的。
制作人员:
兴趣与坚持一个不能少 孙金伟和高路楠参与制作了《小牛向前冲》。
孙金伟负责三维背景制作与人物测试,高路楠负责二维平面手绘。在他们看来,《小牛向前冲》这部动画片制作得非常大气,远远超越以往动画片,不光制作水平高,师资团队素质高,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还衍生了一系列动漫产品。
其实,眼下学习动漫类专业的学生不在少数,不少是像孙、高二人这种兴趣型的。但要知道,在制作动漫这条路上,仅有兴趣是不够的。正如孙金伟所说,在大学四年里,他除了通过努力学习基本掌握动漫专业知识外,还深入学习素描、水粉等表现技法。同时,孙金伟还利用课余时间,买了一些关于动漫软件制作的书籍,努力使自己达到公司要求的水平。“刚开始的时候多少有点不适应,在大学里像这种项目制作得比较少,实践机会少,容易造成眼高手低。”小孙回忆说,刚刚工作的那段时间,总是感觉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但他坚持不懈,不断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并最终达到了《小牛向前冲》的基本制作要求。“虽然参与不多,但对年轻的我们来说,收获很大”。
新模式探索:三大板块完美结合
要想冲出去,就不能走老路子。那么,大角牛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不寻常路呢?由于剧本创作人、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院长袁志发先生身在外地,作为青岛合作方的青岛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的普达海动漫影视公司总经理栾林向我们介绍了大角牛的与众不同之处。
“袁志发院长2007年来到青岛科技大学后不久,他就将剧本创作完毕。”栾总回忆说,也是在那个时候,袁院长提出了将院校与动漫公司相结合的概念,并引来普达海公司投资,经过反复碰撞,形成了最终的院校、产业、动漫城三大板块相结合的全新体系。
“大角牛虽然还没有上线,但线下的后期延续产品,诸如图书、音像、玩具、日常消费品、服装等都已经有了合作对象。”栾总表示,要说《小牛向前冲》与原来其他青岛乃至山东那些一直未能冲出去的动漫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他的只能说是艺术品,而不是产品,更不能说是产业,没有了产品的经营思路,就缺少后续资金维持,就不能够盘活一部动漫”。
经验分享:高起点、全方位、抓落地
21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悉,《小牛向前冲》中的主角大角牛不仅成为在鄂尔多斯市举办的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的吉祥物之一,更成为了鄂尔多斯市的城市形象。一个动漫片的主角,缘何还未上映是如何将教学与市场牢牢绑在一起的呢?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副院长张鸣与传播与动漫学院动画教研室主任宁翔进行了简单阐述。
第一,高起点。袁院长剧本创作出来之后,首先选定中央电视台央视动画为主创合作伙伴,高的起点保证了“小牛”能有更高的收视率为后续市场开发提供保证,也提高了对制作的要求。第二,全方位。全方位市场结合,既保证了科大传播与动漫专业的学生有了实习基地,充分的锻炼机会,更保证了与市场的融合。第三,抓落地。各个后续产品都在国内相关产业区找到合作商,比如服装类找广州一带合作商、玩具类找浙江一带合作商,包括后期的即将问世的“派乐达”动漫乐园。
“不仅动漫类专业,只有迎合社会需求、引领社会发展的专业才是好专业。”张鸣副院长语重心长地说,“学员与人才最大区别就是是否经过社会与市场的考验,对动漫类专业如此,对其他专业设立与教育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