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来源:生活日报

前来济南捐献骨髓的赵永昌。(记者 郭学军 摄)
生活日报5月12日讯(记者 郭学军 实习生 陈敏)赵永昌是青岛科技大学的二年级学生,也是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今年3月,当他得知自己与北京一个白血病患者血型配型成功,完全符合捐献条件时,他决定将骨髓捐献给那名素不相识的患者。今天中午,记者采访到来济南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小赵。
“我的血型与对方配型成功,假如我不捐献骨髓救他,我会一辈子良心不安的。”面对记者,有些疲惫的赵永昌显得很平静。他说,他今年21岁,是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的大二学生,老家在邹平农村,是家里的独生子。去年6月份,他在学校红十字会举办的活动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行列。
“我之所以要成为志愿者,是觉得这是一件体现爱心的好事情,之前我曾两次无偿献血,所以这次也没犹豫。”赵永昌说,今年3月份的一天,青岛市红十字会通知他,他与一位北京的白血病患者血型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自己的骨髓。“说真的,开始还真有点担心。”赵永昌说,因为当时他对捐献骨髓的事了解不多,以为是在骨头上打个小洞,再去抽血,感觉有危险。但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后,他才知道,原来捐献骨髓只需要在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干细胞,非常安全可靠,不会危害身体。他很快做出决定,要捐献出自己的骨髓。
小赵说,5月1日,青岛市红十字会为他安排了具体捐献实施方案。此时,唯一让他担心的是父母的态度。“直到5月3日,我才鼓起勇气给父母打电话说了这事,刚开始,父母不同意,因为他们怕我有危险,在听我讲过具体情况后,他们最终表示了理解和支持。用我的骨髓去救一个人,很值!”
“小赵很了不起,他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上签了字。”陪同小赵前来济南的青岛四方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刘海青说,按照有关规定,在山东省内采集造血干细胞,必须要到济南军区总医院进行,今天上午,小赵已经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注射了促进造血干细胞生长的动员剂,现在身体状态不错,只等15日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
山东省红十字会业务部副部长马俊娥说,如果过几天捐献顺利,小赵将成为我省第32例非血缘关系骨髓捐献者,也将是全国第945例捐献者。“爱心加一点勇气,就可能救人一命。”马俊娥说,目前白血病唯一可以治愈的办法就是骨髓移植,而捐献骨髓对自身并没有危害。因此,她希望全社会都来参与,献出自己的一分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