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科大 >> 正文
另辟蹊径天地宽
作者:  审核: 来源:  编辑: 点击:[] 日期:2005年06月28日

——解读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办学模式

(媒体来源:6月25、26日中国广播网、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等)

  近年来,国内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呈现风起云涌之势,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又有好多问题制约着中外合办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怎样在输出的同时更多地引进,从而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我们自己,而不是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办国外高等教育的“预科班”;我们能不能让其他更多国家的学生到我们国家来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能不能让交纳了高额费用的家长和学生满意?中外合作办学路在何方?如何向更高层次突破?在青岛,记者发现了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共同创建中德科技学院的另一种合作办学模式,通过对本案例的剖析也许会对探寻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有所启示。
    从“借鸡生蛋”到“1+1>2”
    2005年5月10日,在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机械系的实验室里,记者再次见到了中德科技学院处于国外学习阶段的学生姜晓凤和徐颖。回溯到2003年12月8日,姜晓凤作为中德科技学院01级学生当时还在青岛科技大学进行国内阶段的学习,这一天她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惊喜,因其考试成绩特别突出,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派代表专程来青岛为她颁发了科学与研究部部长奖学金,金额为2000欧元,折合人民币20000余元。2004年11月18日,德国帕德博恩市市长汉斯•鲍斯先生不远万里来到青岛,又亲自为2002级优秀学生颁发了奖学金,徐颖是最高额度1000欧元的获得者。
    其实姜晓凤和徐颖只是中德科技学院众多受益学生的两个代表,为中德科技学院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的除青岛科技大学,还有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德国教育与研究部(BMBF)、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科学研究部、帕德博恩大学以及Degussa公司、BASF公司、Bayer公司、Weidmúlle公司、Miele公司等40余家公司为每人提供500~3000欧元的各类奖学金。至今,中德科技学院的学生已经获得了总计28万多元人民币的奖学金。
    不仅如此,就连学生们的培养费用绝大部分也并非由学生自己承担。由于中德科技学院是是德国政府"对未来投资项目"的一部分,得到了德国教研部及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高教输出基金"的资助,仅德国国家教研部已为本项目投资了约110万欧元(约1100万人民币)。中德科技学院院长李庆领教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学生的学制是五年,实行“1+2+2”培养模式,即1年基础德语强化培训,2年基础课学习,2年专业课学习。在国内学习3年之后,每个专业方向按标准各选拔50名学生赴德国帕德博恩大学进行专业课学习。培养一名中德科技学院学生的费用在青岛期间约为4万元/年每人,在德国期间约为15万元/年每人,即每培养一名学生总投入约需42万元人民币,而学生们交纳的学费仅为1.8万元/年,总共交纳学费仅9万元,因此,学生培养经费除来自青岛科大外,许多部分来自德国的投入,由国外投资开展合作办学,这在国内恐怕并不多见。
    实际上,中德科技学院能够诞生,本身就是典型的“借鸡生蛋”。2001年,青岛科技大学有多年留学经历的李庆领教授等人以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行动争取到了德国教研部及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高教输出基金",在基金的资助下,中德科技学院由此诞生,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2003开始正式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是山东省首批纳入全国统一招生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在达到成绩要求后可同时获得青岛科技大学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的文凭。在中德两国2003年和2004年两次部长级中德教育合作会谈中,都把办好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列为议题,标志着中德科技学院被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框架。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称赞中德学院为山东省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
    然而,在中德合作过程中,青岛科技大学并没有满足于从德国吸取资金,他们认为还应该向更高层次发展。德国的机械技术领域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都处于世界前沿,而中德科技学院的专业就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与青岛科技大学合建中德科技学院的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是国立综合性大学,其机械工程系是在德国全部29个机械工程院系中名列第6位,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名列第1位,因此如何借鉴吸收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先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引进优质的德国教育资源,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成为青岛科大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通过中德双方的洽谈,德国不远万里运来了价值50万欧元的先进实验仪器,德国BASF公司也捐赠了价值10万欧元的实验设备,这使得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学科的部分实验设施一下子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与此同时,在国内学习阶段,青岛科技大学与帕德博恩大学共同制定联合教学计划,由中德教师联合授课,中德两校互认学分。在基础课教学中,采用“结对”授课方法,即对每一门课程,由中德双方各派一名教师共同负责,并使用中德文两本教材,用中文和德文两种语言讲解,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标准均由双方协商决定。并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多媒体远程实时课堂教学系统,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与德国教学信息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专业课教学阶段,由帕德博恩大学教授和经中德科技学院教学和考试委员会认定的具有教授或博士学位的中外专家学者以德语进行讲授。同时,积极邀请德国或德资企业界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德籍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举办讲座或短训班、指导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以开拓学生视野,紧跟最新尖端前沿发展动态。
    另外,青岛科技大学每年还向帕德博恩大学派出德语教师在德国接受培训,与帕德博恩大学进行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教授互访,并与其它德国国内或在华的教育和学术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如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德国工程师协会VDI等。同时,还努力争取企业的研发课题,通过为德国企业解决课题,不仅可以加强学院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在读期间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也可以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为企业搞研发,学院可以了解到工业界对教育界的需求,掌握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反过来充实教学内容,以使教学内容更结合实际。
    现在,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与青岛科技大学的合作已经不仅局限于机械领域,已经开始与青岛科大的化工领域、材料学科领域等开展合作。从一个专业拓展到多个专业,从一个学院拓展到多个学院,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面向学生的“全程服务”与学生的自主生活
    自2001年至今四年时间,中德科技学院输送到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留学的在读本科生已有107人,硕士生53人。在学生为期五年的学习中,中德科技学院实行的是中德双方“全陪”到底。在学生前三年的国内学习阶段,中德科技学院实行的是理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管理层由中德双方人员构成,在德国学习期间,则是以德方管理为主,中方管理为辅,帕德博恩大学组成了12人的管理小组,专门负责中德科技学院留德学生的管理及服务,中方派一名常驻代表负责联络及协助管理。管理小组还针对学生的特点,制订了细致及切实可行的学业方案。
    而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实习中了解掌握当今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实习地点一般只选择像BASF(巴斯夫),BAYER(拜耳),VW(大众),DEGUSA(德固萨)等代表当今世界该专业发展水平的国际化公司;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及效率,一个地点同时最多接纳3名学生;为了保证实习的过程落实,企业的培训处要与大学共同制订详细到每一天的实习计划;为了保证学生的生活,企业还提供每月600-900欧元(约6000-9000元人民币)不等的生活补贴(实际生活费约300-500欧元/月)。德方还专门建立了毕业生推介网站,以协助中德科技学院学生及时就业。
    在德国的160名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国内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现在形单影只,能否适应异国的生活?孙金妍在2004年1月刚抵达德国时,国内联系好实习的德国公司因故不要实习生了,课堂上,突然增加大量的专业词汇,加之教授标准的连笔德语板书,使她有些无所适从。但是她没有就此退却,她说:“一个多学期,我除了上课时间,几乎都是图书馆度过的,一点不敢松懈。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刻苦努力,我的考试成绩成了全系最好的!”正如已经在帕德博恩大学留学四个年头已经在读硕士的赵鸿英所说:“在留学的生活中,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争取,留学生活教会了我‘人有时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在德国留学一年半的姜晓凤讲起话来更加成熟:“自己好像一下了变得更孝顺了,父母、奶奶和爷爷的生日都记得很清楚,每逢节日一定给家里打下电话报个平安。遇到了麻烦,也不告诉家里,通常是报喜不报忧!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可忧虑的,这么多一起来的同学,大家都能相互照顾!”在德国著名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巴斯夫公司实习的金晶同学说,虽然中德两国的文化不同,但我们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一切,这也得益于我们在国内时所采用的联合教学计划,其课程设置与学习模式能直接与德国相衔接和适应,避免了漫长的过渡期,在班级里,前几名都有我们中国的学生。两国文化的融合使我们拓宽了视野,也得到了在国内所得不到的收获。 
    据采访调查,学生们到了帕德博恩半年后,生活和学习一般都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他们会偶然找到一个打工的机会。在留学期间,主要花费是自己吃饭和租房等生活费用,大约每月为350欧元左右,其中租住一间10多平米学校的单身公寓需175欧元,如租住民房还要便宜。由于德国允许留学生打工,一般来说,寻找打工的机会不难,多数留学生均利用每年6月至9月4个月的法定暑假时间打工,每小时可得酬金7或8欧元。在学期中则可以每周抽出一个下午或几小时打个短工,用杨猛同学的话说,这样能减轻父母经济上的负担,心里也变得踏实了许多。记者在帕德博恩大学探访了中德科技学院学生租住的房间。屋子很干净,床上总是平整地铺着被子,衣服整齐地叠放在柜子里,屋里虽然陈设简陋,但整齐,男生的宿舍里还有哑铃和沙袋,学习之余还可以锻炼身体。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也可以做饭做菜了,而且橱艺进步很大。
    国际合作教育的“海尔模式”
    青岛的海尔从最早与德国合作生产“琴岛利玻海尔”电冰箱,到多元化的海尔家电产品,又到世界著名家电品牌,走出了一条“中外合作-借鉴吸收-自我发展”的成功模式,被列为世界众多商学院的教学案例。而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德科技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庆领教授告诉记者,中德学院决不能办成仅向德国输送学生的“预科班”,应该办成一所融合中德双方优势、符合国际标准、实现自我发展、多层次办学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要把中德学院变为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全方位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借助德国优质高教资源,提高青岛科大各项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形成青岛科大与德国高校全面合作的局面。现在,青岛科大以中德科技学院为依托,已经建立了中德合作的机电一体化研究所、过程技术及装备研究所、节能及环保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开始引进并培养符合德国标准的博士生导师,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课双语教学,下一步将积极招收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留学生,通过国际化评估认证,使中德科技学院的学分能够在整个欧洲得到认可。他相信,这种中外合作办学的“海尔模式”也同样能打造出国际合作教育领域“海尔”式的名牌。不久前,在中德科技学院理事会上,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已经确定明年将首期派50名德国学生来青岛科大留学,学习机械专业,时间为2年,其学分为德方认可。这说明,青岛科大经过对中德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其办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准已经得到了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的认可。
    5月中旬的帕德博恩,这座位于德国西北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有1200年历史的城市,天空纯净得像蓝宝石,满眼是绿地和鲜花,人们匆忙的脚步、对陌生人亲切善意的微笑、咖啡吧里优雅的姿势以及大教堂的钟声,构成了德国这个发达的工业国家的一个缩影。在结束对帕德博恩市的采访之际,市长汉斯•鲍斯先生,这位在春节除夕之 夜将中德科技学院的学生请到他家里坐客的市长,微笑着对记者说,看来他和青岛是分不开了,因为他的儿子即将到青岛科技大学开始两年的留学生活。事实上,汉斯•鲍斯先生在此之前已经以中德科技学院为纽带两次率团到青岛,与青岛市政府领导商谈了全面交流合作事宜。就像他说的,中德科技学院已经成为中德两国交流的桥梁。

上一条:我校被授予“中国化学工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下一条:国际高分子材料有关学术会议在青举行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