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学院鲁风芹副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加载嵌合污水处理技术,近日中标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该装置污水处理能力为300吨/时,预计今年12月建成投用,投用后污水COD(化学耗氧量)将由70毫克/升降至27毫克/升以下,悬浮物降至4.5毫克/升以下,满足《地面水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要求。
据鲁风芹介绍,早在2008年,她就开始研究加载嵌合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对上百种废水进行实验,开发出工艺流程、系列药剂、加载物复配、控制逻辑等一整套技术和装备。该技术主要针对脱除废水中悬浮物、浊度和色度而研发,对于废水中石油类、总磷、溶解性环烷酸和溶解性荧光增白剂等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中海油东营石化炼油厂已采用该技术建设一套处理能力为100吨/时的污水深度处理工业化装置,预计今年6月建成投用。此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齐鲁石化炼油废水处理和浙江传化荧光增白剂废水处理。浙江传化采用该技术后,污水中的COD由700毫克/升降至300毫克/升,达到市政污水接水条件。
催化臭氧污水处理技术是鲁风芹团队针对高盐、高COD、难降解有机废水开发的另一项水处理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一种专用催化剂,它能提高臭氧的氧化能力,使难降解有机物分解。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各种含盐难处理有机废水,如环氧氯丙烷废水、苯酚丙酮废水、制药废水等。齐鲁石化将采用该技术建设一套处理能力为280吨/时的RO膜浓盐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