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密剪纸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连同茂腔、泥塑 、扑灰年画并称为“高密四宝”。近日,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开展校地共建“四宝学堂”暨周末社会实践高密行系列活动之剪纸走进校园活动,活动在图书馆东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交流会邀请到了山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被誉为民间剪纸艺术“女状元”的高密农家女齐秀花,200余名校区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200余师生学习高密剪纸
近日,在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的图书馆东报告厅内,200余名师生挤满了整个报告厅内,对于高密的剪纸文化,大学生们兴致盎然。齐秀华手拿剪纸作品,系统地给现场的大学生们分享了关于高密民俗之一剪纸的知识。
据了解,齐秀花的作品“金牛奋蹄”图,曾被选为1996年中国生肖邮票的图案,曾应邀参加国际民间艺术交流会、国际民间艺术展览会等活动,其作品被很多国家的收藏家收藏,可谓“一把剪刀走天下”。齐秀花用质朴的语言为师生们主要讲解了剪纸的来历、用途、发展过程以及剪纸的样式等。她提出高密剪纸是一门艺术,马虎不得,要用心去剪,才能剪出剪纸的灵魂。艺术来源于生活,民间艺术是一切创作的根源。教导同学们要在生活中开动头脑,发现艺术,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剪纸,齐秀花还现场剪纸与同学们进行剪纸互动,进行手把手的现场指导,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剪纸的认识。
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
交流会最后,校区诚挚地聘请齐秀花老师担任“四宝学堂”传统文化研究的客座讲师,由校区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李春家为其颁发了聘书。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将“走出校园,走进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这个双向的活动不断推进,打造属于校区的特色校园文化是开展系列活动的缘由。
拿到聘书的齐秀花说:“大学生们有较高的创造力,但缺乏剪纸技法和生活上的经验和沉淀;我有技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开拓性不足。正好,教学相长,我能从学生的作品中学到很多东西,剪纸这种民间艺术,通过走进大学,也让它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大胆创新,赋予剪纸新生命力
据了解,高密剪纸进校园,与前段时间校区开展的走进扑灰年画均是周末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一方面对于拉近学生和传统艺术的距离,传承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心灵手巧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其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学生们纷纷表示经过这一系列活动 ,了解到了很多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对它的认知和喜爱的程度。
大二女生张倩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受奶奶的影响,我比较喜欢民俗的东西,像剪纸、扑灰年画都让我很着迷,剪纸是一种充满创作力的东西 ,而且这些传统的文化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让其更立体、形象、生动,赋予它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