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化工学院张超、吕志果团队在催化制氢领域取得新进展
作者:张超  审核:李金恒 来源:化工学院  编辑:杜宗杰 点击:[] 日期:2024年05月24日

近日,化工学院张超副教授、吕志果教授在催化制氢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I single-atom doped P-rich CoPn nanocluster@CoP with enhanced HER”(DOI: 10.1002/smll.202403170)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mall(IF=13.3)。化工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海鹏为第一作者,张超副教授及吕志果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青岛科技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

课题组通过碘单原子(ISA)掺杂磷化策略成功制备了新型ISA掺杂的富磷磷化钴团簇@CoP基底的珊瑚管状析氢催化剂(ISA-CoPn/CoP)。该催化剂首次将ISA和富P的CoPn纳米团簇掺杂于磷化钴基底中,ISA-CoPn/CoP表现出了优异的析氢性能,在0.5 M H2SO4溶液中表现出仅44和81 mV的低过电位,以驱动10和100 mA cm-2电流密度。此外,其Tafel斜率(41.2 mV·dec-1)也远低于纯CoP(84.4 mV·dec-1)。

经过研究,ISA-CoPn/CoP催化剂的优异性能可以归因于ISA和富P的CoPn纳米团簇在CoP基底中表现出的独特协同效应。ISA和富P的CoPn纳米团簇可以优化H在CoP体系中的吸附能,加速HER在CoP体系中的动力学过程。原位拉曼测试直接观察到中间I-H键振动峰,表明ISA掺杂直接参与了H+还原的Volmer步骤。同时,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富P的CoPn纳米团簇由于其接近于零的氢吸附能(-0.12eV)而成为优秀的H脱附中心,有助于Heyrovsky和Tafel步骤。本研究为ISA掺杂CoP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我校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的资助。

上一条:高分子学院陈玉伟/中科院青能所李朝旭AMI:具有普适性的生物质纳米纤维绿色制备方法

下一条:法学院李鑫教授团队在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