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化学院罗细亮/焦明霞/张沛森团队综述:纳米材料引领脑出血精准诊疗新范式
作者:张沛森  审核:张岩 来源:化学院  编辑:陶亚亚 点击:[] 日期:2025年04月03日

近日,化学院罗细亮/焦明霞/张沛森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荆莉红联合发表了关于纳米材料引领脑出血精准诊疗的综述论文,该成果以“Nanomaterial Technologies for Preci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ain Hemorrhage”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Bio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2.8)上。

脑出血作为致死致残率极高的颅内急症,其病因复杂多样,涵盖创伤性脑损伤、慢性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脑淀粉样血管病及缺血性卒中继发出血等多种机制,不同病因在急性期处理和长期康复中带来差异化挑战。临床表现及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体积及病因,常导致急性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压升高及长期认知运动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1 纳米材料实现脑出血精准诊疗

在临床实践中,尽管现有CT/MRI影像技术和降压、引流手术方案已显著改善预后,但在脑出血类型的精准区分、脑出血实时动态监测、脑出血风险预测及继发性损伤的有效干预仍存在显著瓶颈。

纳米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破解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范式(图1):纳米颗粒造影剂凭借卓越的成像性能,可实现微小出血灶高精度实时动态显影;通过纳米颗粒表面配体与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分子识别,可特异性可视化出血风险相关的病理事件,实现脑出血的风险预警;而功能化纳米载体凭借其突破血脑屏障的精准递送能力及可调节的药物代谢调控机制,不仅可显著增强药物在神经系统的生物利用度,更有望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实现了对脑出血后炎症调控、脑组织修复及神经功能重建的治疗效能。综述系统梳理了纳米材料在脑出血多模态影像诊断及多途径治疗中的前沿进展,揭示了其提升诊疗精准度、改善功能预后的巨大潜力,同时深入探讨了其在临床转化中的关键挑战,为开发新一代智能纳米诊疗体系、推动脑出血多学科综合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信息:

Peisen Zhang, Yi'an Ran, Lei Han, Yao Li, Wanru Tian, Xiao Sun, Mingxia Jiao*, Lihong Jing*, Xiliang Luo*. Nanomaterial Technologies for Preci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ain Hemorrhage, Biomaterials, 2025, 321, 123269.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5001887


上一条:首期“名家讲堂”: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业智能系统

下一条:化学院岳芳/周忠敏团队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