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高密热血谱新篇
——高密校区常务副校长陈刚事迹介绍
有一种人,游弋于平静水面,波澜不惊,悠然自得,虽四平八稳,却悄无声息。
有一种人,搏击于惊涛骇浪,风高水急,悬念迭生,但勇立潮头,且卓尔不凡。
陈刚常务副校长就属于敢立潮头、破浪行船的那种人。他曾任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学生工作武装部(处)副部(处)长、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先后被评为学校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校级先进工作者、2008年度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8、2010、2011、2012、2013年度学校考核优秀处级干部、2011-2013聘期学校考核优秀处级干部、学校第三届(2010年)“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度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共产党员(2012年)。
走过五年,校区日益发展壮大
2009年7月,陈刚接到从学校办公室调任高密校区的通知,他没有犹豫当即下了决心,与3位刚刚上任的部门负责人一起来到高密。陈刚说,此刻他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他是那样自信,因为他背后有一个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群体。学校为他们搭建了大显身手的舞台,而他们也必将以青春的激情和才智,编织出高密校区的恢宏乐章。
2009年,高密校区刚刚获准设立,工作千头万绪,他按照学校领导的嘱托,及时转变角色,时刻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工作,顺利实现了高密校区“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在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的同时,着力加强“五项建设”,校区实现了科学发展。校区2010年确定为“建设发展年”、2011年确定为“质量服务年”、2012年确定为“制度规范年”、2013年确定为“内涵提升年”、2014年确定为“完善提高年”,一年一个主题,经过五年的发展,校区日益壮大,学校建筑由2009年的6.4万平方米、17座建筑,到现在二期工程完工,校区占地达到800亩,建筑面积达21.7万平方米。拥有39个实验(设计)室,近50个多媒体教室,教学用计算机600余台。目前校区二期景观不断完善,人工湖灯光音乐喷泉已投入使用;教学区、休闲区设置了修读椅;12块标准化塑胶篮球场地投入使用;校区内道路、广场都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为师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学习办公设施和更加优美的校区环境。
五年来,高密校区可谓硕果累累。先后涌现青岛市“工人先锋号”1个、学校“十佳育人标兵单位”1个、学校“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1个、山东高校三八红旗手标兵1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青岛市“工人先锋”1人、学校“十大杰出青年”5人、学校“十佳育人标兵”2人、学校“优秀辅导员”3人、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校“十大优秀学生”1人等。校区被授予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潍坊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招生考试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2012、2013年度学校对教学单位领导班子考核,高密校区连续三年考核优秀、2011-2013聘期考核优秀。校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创新竞赛,仅2012年至今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00项。其中 “高教社”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13项;“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一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D类特等奖1人、全国等奖2项;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华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第一届“中华创客”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第五届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专科组)特等奖3人、一等奖7人;齐鲁软件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
以身作则,科学管理
“压力”是陈刚谈到担任高密校区常务副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一职的感受时,经常提到的一个词。陈刚坦言,高密校区属于新建校区,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没有相对成熟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模式,规章制度相对不健全,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办好高密校区,这是学校的要求。这要求意味着责任和压力,办好高密校区的根本就是陈刚副校长所说的抓好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来到高密校区,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所有高密校区的教师负责,对学校的重托负责。”
2009年下半年,学校选派8名管理人员,他们中有的孩子正准备高考、有的正准备中考、有的孩子刚满1岁、有的新婚燕尔……。校区所有工作都是从零开始,事务繁杂。工作任务和人员配备的巨大差异使选派人员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他们自己心中有一副沉重的担子,那就是肩负着把真正的科大管理带到校区,形成科大的学风和校风。残酷的现实与强烈的责任感使这8名管理人员只剩了唯一的选择¬¬——“拼命”。
校区开办之初,全部管理人员仅有13人,其中学校选派8人(7男1女,有人戏称“八仙”),高密市派驻5人(戏称“五虎上将”),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密校区校长王文哲评价说:这“13太保”发动、开动、拉动了高密校区这驾“马车”。当时,陈刚作为常务副校长还兼党总支书记,他处处以身作则,跟其他从青岛调来的教职工一样扎根在高密校区,每个周一清晨,从青岛的家中匆匆忙忙出发;周五傍晚,从高密风尘仆仆回到青岛家中;双休日、节假日还要轮流值班。工作生活基本都在校区,精力几乎都放在校区工作上,而把家庭的担子全部压给了另一半。有时候孩子生病了,妻子一人难以照料,多么希望他多花一点时间在家里,可他仅利用回青岛开会的间隙回家看看,会结束后,便在妻儿埋怨的目光中赶回了学校。校区设立之初,他也住学生宿舍,跟其他同事共用一台挂在女厕所中的热水器、睡只供前半夜暖气的房间,由于是在一楼,房间潮湿,暑假回到宿舍就发现被褥已经发霉。直到现在,只要在校区他依然坚持着每天或早上或晚上都要在校区的角角落落巡视一圈。陈刚就是用这种以身作则,以身传教的务实作风,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称赞。
陈刚认为勤能补拙,只要擅长学习就能做到融会贯通,管理也是如此,因此在工作中学习管理,在工作中熟悉业务就成了他干好管理工作的不二法门。
校区成立之初,陈刚副校长就在校区王文哲校长带领下探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了行政管理、教学与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与保障三个系统协同运作的工作机制,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重心和校区管理“条块结合”的工作模式,建立了有校区特色的管理工作体系。人员虽然少,但大家求真务实,讲效率,讲奉献,以校为家,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实现了“三精”——即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工作精效。
为做好校区规划,陈刚查阅了大量资料,虚心向专家组学习并征求意见,对校区规划作了必要的论证调整。积极协调配合地方,完成了校区一期、二期工程建设,教学楼、体育场、图书馆楼陆续投入使用。陈刚在工作之余不忘学习,他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学习高等教育理论,作为主要参加人的山东省高校辅导员骨干支持研究项目——《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研究》顺利结题,成功申报了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
做学生的知心人,教工的贴心人
当谈到高密校区的学生时,陈刚一脸的快乐,他说:“我和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在与他们的相处中,自己总不自觉地开心起来。”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青岛校区的教学水平,他通过联系学院举办专业讲座等形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协调学院的领导到校区看望慰问师生,加强专业教育;倡导学生晚自习,举办作品展和技能大赛,开展期中考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促进专业学习。
校区五年来通过招聘先后引进教师、教辅及管理人员88名。由于校区年青教师居多,工作经验缺乏,陈刚经常跟他们交流教学、管理经验。在校区成立之初,陈刚还主动担任学生班主任,从日常工作做起,处处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几年下来,既搞好了校区管理工作,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青教师。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陈刚正派为人,以德服人。他关心体贴教职工,把每个教职工都视为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他公正无私,从不偏袒任何人。除了对教师在教学业务上严格要求外,更在生活上予以关心。校区先后出台政策措施,在校区教职工结婚、生育、生病时看望、慰问,送去温暖;努力改善校区老师住宿条件,完善配套了教职工公寓,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组织青年教师到同类学校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丰富校区老师业余文化生活,定期组织校区老师素质拓展、运动会等活动;教师培训班、名师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校区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陈刚不仅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关心学生们的生活。为方便学生就医,校区与高密市中医院协调成立校区医院,联系高密市人社局为校区学生加入城镇医疗保险。为了了解同学的情况,陈刚建立了校区建议意见交流qq群,经常深入到学生宿舍、课堂中去,与他们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就如同他所说的: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对每一位师生负责。
山高水长,在陈刚的人生旅途中,永远没有“停歇”这个驿站。为了校区的发展,他全身心投入,工作虽然辛苦,但他无怨无悔。他深知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才是他的追求。他明白自己更需要的是前瞻、是反思、是行动。陈刚不断鞭策自己,高密校区建设、发展、提高的路还很长,他将同高密校区的全体师生一道,继续发扬“科大精神”,时刻践行“橡胶品格”,为早日将高密校区建设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校风朴实、产学结合、质量立校、万人大学、校地一家、奋发有为”的省内一流的教学型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