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万鹏)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在理论界及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在两会驻地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谈到,全面地理解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研读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并且应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全国各个地区、部门的实际情况,学习好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
领会“四个全面”应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应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这是第一点。”施芝鸿向记者谈到,最近有本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这本书的目录里,实际上已经依稀可以看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端倪,书中有十几个章节,仔细划分下哪些章节谈的是全面建设小康,哪些章节的题目就叫全面深化改革,哪些章节讲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哪些章节写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施芝鸿认为,为了加深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解,要深入地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本书,把这本书研读得越深,你就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领会得越好。
把握“四个全面”应结合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要深刻地认识和自觉地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施芝鸿认为,还要从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以及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结合起来。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是第二个全面,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是第三个全面,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和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会上的讲话是第四个全面。所以,施芝鸿建议大家把这些重要的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的全会的一些重要决定结合起来学习,也能够使我们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习、领会得更加全面,贯彻得更加自觉。
贯彻“四个全面”要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中国共产党人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办事的。”施芝鸿指出,我们在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候,也必须要有一个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来办事,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中共中央前不久刚刚召开过的关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学习活动当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是回答了当前中国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元论,要贯彻、理解好这个中心,又离不开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是解决我国社会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的方法论的两点论,只有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够把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好。所以,当初我们就是这样来看待党的基本路线的,今天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思想方法来看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辨证统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完整的整体,要贯彻好、落实好这个整体,离不开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的指导。
落实“四个全面”要以全国各个地区的实际为基础
“四个全面”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战略。施芝鸿指出,我们要结合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实际来落实好这个战略布局,不要只是从理论层面去理解它。“四个全面”一提出来,老百姓都很容易懂,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正在领导全国人民做的事情。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以我们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来创造性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那么,这“四个全面”恰好就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做的事情。因此,我们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党组织,都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来落实“四个全面”,使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能够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政治之果、文化之果、社会之果和生态文明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