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高度重视科学救援,并强调要切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对科学救灾的重视。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在下一阶段的救援、救治、防疫、灾后重建等各个方面,努力发扬科学精神,用好专业技术力量,打好抗震救灾这场攻坚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科学技术手段在整个救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的精神和观念也在救灾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全面体现。科学救灾,关系到救灾的效率和效果,是救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生命的救援过程,是现代化科技手段充分展示的过程。广大抗震救灾人员始终坚持科学施救,注重发挥专业队伍的救灾作用,配备和使用性能先进的内燃式切割锯、液压切割钳、多功能组合工具、墙体透视雷达和生命探测仪等便携式的特种救灾设备,还动用了卫星实施救灾,为更加迅速地营救生命争取了时间。这些先进装备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突出了科学救灾、专业救灾、减少伤害的理念。在下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要保证救灾人员的生命安全,实施科学、合理的救援。
科学救治,防病防疫,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之一。广大医务人员要利用各种科学手段,发扬科学救治精神,通过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手段的作用,尽可能挽救生命并保证伤者今后的生存质量。大灾之后防大疫。当前灾区防疫力量不足,应采取对口支援的办法,充实防疫专业力量,切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要重视饮水和食品安全,严防灾区传染病流行。
灾后防震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十分必要。目前灾区仍然余震不断,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严密关注震情,深入开展防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对余震的防范,避免造成新的损失。要帮助广大群众特别是地震波及区域群众了解地震科普知识,提高减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对灾区群众生活的安排和灾后重建,是抗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科学指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组织的力量,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抗震救灾最需要的地方,确保党中央抗震救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科学救灾,必须努力把握救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物资输入要实用、有序,区分轻重缓急。赈灾物资和钱款要科学分配,合理使用。要提高对抗震救灾工作领导的科学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真总结,最大限度地发挥救灾队伍和物资的效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让科学救灾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信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一定会更有效率,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