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力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  来源:mahan  责任编辑:  终审: 点击:[] 日期:2014年12月31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不断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实行大类培养、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等方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的综合型人才。

实行大类培养模式。从2007年起,学校将全校95%以上的专业分设为地学、资源等14个大类进行人才培养。注重结合学生专业兴趣与基础能力,通过第一学年的通才培养,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现代技术的基本知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校内转专业考试,二次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在按专业招生、按大类培养的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指导教师,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最终实现完全学分制下的自主学习。

构建通识课程模块。按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构建了马列课、德育课、军事理论课、体育课、大学英语课、计算机高级语言课以及通识教育选修课等七大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开设了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社会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等六大类选修课,进一步拓展通识教育宽度。鼓励人文社科类学生多选修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课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学生多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了解跨学科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实施“李四光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完全学分制和导师制进行培养,不受专业限制,突出基础理论学习、科学素养培养、实践(实验)技能训练,并根据学习主体内容确定毕业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导师,实行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机制,提供更多实践、实习机会,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目前,共有“地调”等8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学生创业意向,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活动。2007年以来,有近280项项目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上一条:北京大学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下一条:北京科技大学完善研究生社会实践育人体系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