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演出公告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终审: 点击:[] 日期:2010年09月07日

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青岛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与青岛京剧院承办的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将于98日晚1930在市人民会堂隆重上演。916日我校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庆典,青岛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特向我校赠送了一百张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门票,期间恰逢我国第26个教师节,青岛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也将借助本场演出向我校建校60周年庆典献礼,向长期在教书育人舞台上奉献青春的老师们表示感谢。演出门票将由艺术教育中心送至学校各部门和学校办公室。

 

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介绍:

 

她叫越儿,他叫阿甬,他们是江南儿女。

  开场,代替大幕的是一扇挂着古老铜锁的大门。音乐仿佛从很远的地方响起,大锁开启,老宅门缓缓打开。在灯光的映射下,红妆家具一排、一排又一排相继呈现,各式各样的箱笼、红桶以及其他红妆之物,辉煌耀眼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一张美仑美奂的千工床慢慢前移,直到舞台的最前端。枯坐在床上的她,正等待他的归来……

  这是《十里红妆·女儿梦》先声夺人的序。《十里红妆·女儿梦》用诗化的舞蹈语言,用唯美的舞美和音乐,用充满江南风情的各种元素,将一个对爱充满了渴望的故事娓娓道来。全剧共分四个篇章:

  第一幕《梦恋》讲初恋:青梅熟了,越儿与阿甬手牵手,走进情窦初开的岁月。轧蚕花的季节,越儿和阿甬,在狂欢中寻找着、羞涩着、相拥着,有意无意的一个撕扯,红肚兜成了他们的定情物;第二幕《梦别》道离别:女儿长成,媒婆们纷纷来说媒,只有受阿甬之托的媒婆,不慌不忙亮出了红肚兜,母亲知道了女儿的心事,遂答允了亲事。不过,阿甬对越儿说,一个男人的天地在三江之外,他要和阿林等几个年轻兄弟一起去闯码头,赚家业然后回来完婚;第三幕《梦归》诉思念:同去的伙伴阿林衣锦还乡,阿甬却没有回来。梦里,阿甬牵着越儿走进花轿;梦外,家书突至。海浪声声,阿甬要去更远方闯荡;第四幕《梦嫁》定格女儿梦:红妆绣了一房,肚兜铺了一床,面对那些不知抚摸了多少遍的红妆,那些年复一年用情丝绣成的肚兜,越儿心烦意乱,一段人衣之舞将情绪推至高潮。十里红妆十里长,花轿浪得十里狂,喜糖撒得十里甜,老酒飘出十里香……”如梦如幻间,看到了连绵十里的送妆队伍,越儿仿佛等来了世界上那顶最美的花轿——万工轿。然后,她与阿甬并排坐在千工床沿,女儿梦定格在掀起红盖头的一刹那。

  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自首演以来,经民俗专家、舞蹈专家、热心观众以及各地演出公司的负责人审看把脉后,又历经数月修改,在丰富剧情内容、增加浙江民间音乐元素等方面做了重大调整。

据有关领导介绍,修改后的版本简化了大量多余枝蔓,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剧情更趋合理。增加了两个人物阿林和幸儿,他们是和主人公一起长大的伙伴。阿林和阿甬一起出去闯世界,阿林事业小成后即回家成亲,而主人公阿甬却下南洋继续开拓事业,突出了阿甬的创业精神,反映了早期宁波帮闯世界的形象。男儿有志天地宽,船要走出三江外,闯过码头出过海,衣锦还乡方归来,剧中这一反复出现的唱词点明了主题。在这种鲜明对比的情节之下,更凸显女主人公越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感情主线增强,整个故事感人至深。

 

风情诱人、舞美精湛

  江南民俗田野风

  在《十里红妆·女儿梦》里,除了越儿和阿甬的爱情令人动容外,还有无处不在的江南民俗风情,给观众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它们时而浓重、热烈,时而诙谐、清新。

  据悉,全剧展现的民俗达10种之多,通过舞蹈、音乐等艺术元素的全力演绎,它们让观众深信,越儿和阿甬的爱情,就滋生、蔓延在江南这块美丽的土壤上。

  《十里红妆·女儿梦》全剧用了近400件道具、520多套服装,呈现婚嫁用品制作作坊和长长的迎亲队伍。它展现的不仅是十里红妆,还把富有地域特色的江南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风俗提炼成符号,和谐完美地展现在舞台上。

  而剧中近400件红妆器具,是40位舞美工作人员在4600平方米的仓库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花了2个月时间才完工的。尤其是小姐楼和千工床,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传统的精雕细刻艺术,非常夺人眼球。

据悉,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中使用的红妆道具都是参照十里红妆博物馆内的收藏品制作而成。在剧中,满眼红妆无疑就是那不出声的配角,把一幅浙东婚俗画卷完整展现在观众眼前。

关于服装设计,也许如今的我们已经见惯了很多一次性的服装,《十里红妆·女儿梦》里的服装则是完全不同的。如在《梦嫁》一幕中,越儿打开一个个抽屉,拿出一个个肚兜。一共36个肚兜,它们无论颜色、花样决不重复。它们是从上海某私人收藏家那里拍照采样后,到北京某手工刺绣加工厂里定制来的,仅此足以说明女儿梦在细节处理上的一丝不苟。

  其实,早在数年前,宁波市歌舞团就萌生了将拥有7000年丰厚积淀的浙东历史文化搬上舞台的想法,并陆续创作过数个相关节目,但均未能成功。如今,《十里红妆·女儿梦》终于完整地展现了作为民俗文化标杆的浙东婚嫁风俗十里红妆

如果说,甘肃有《丝路花雨》,云南有《云南映象》,那么今天,《十里红妆·女儿梦》就是属于浙江的江南印象。宁波市歌舞团团有关负责人说:只要把这些反映民俗的章节如轧蚕花、媒婆桥、焐新床等元素串起来,再加上完婚的结尾,完全就能变身为一个旅游剧场版的《十里红妆》。

 

导演解

  《十里红妆·女儿梦》总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两年前,我们第一次走进十里红妆博物馆,就像坠入了一片朱红色的湖水,千工轿万工床子孙桶首饰盒”……令人目不睱接,叹为观止!所有的博物馆藏品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如一件兵器、一件生活用品抑或一件小小的饰物,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故事、一位人物、一分情感。这是文化的积淀,更是生命的积淀。而十里红妆中积淀的是江南女子生命中最为隆重的一个仪式,甚至可以说积淀了她全部的生活内涵!这就是十里红妆之所以震慑人心的原因。

  在十里红妆这一片炫目的朱红之中,我们好像看见了一位清秀婉约的江南新娘,我们迫切地追寻着她的所思所感、她的心路历程。当十里红妆走进艺术、走上舞台时,它原本的美丽像一个被破解的谜语,展开成了这位江南女子的命运、生活、情思、期待、忧伤、幻想,也正是这些,才最终构成了《十里红妆·女儿梦》略带一丝忧伤然而却愈加令人心醉的美丽。

  《十里红妆·女儿梦》就是一个关于对爱情的执著、关于对幸福的祈盼的朱红色的梦想……

  《十里红妆·女儿梦》执行导演、上海歌剧院著名舞蹈编导信洪海说:从舞剧作为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版本让人物和剧情更为突出,女主人公越儿对爱情的守望和坚持,是东方女性最优秀的情操,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通过大量舞蹈的语汇得到体现。

  从风情展示上来讲,原版本中能为剧情服务的江南民俗展示大部分得到了保留,活色生香的民风民俗依然是该剧的亮点之一,像媒婆和箍桶匠组合等一些诙谐幽默的情节还得到了强化。

  从道具运用方面来讲,特有的红妆家具是本剧专属的,完全呈现出不同于其他舞剧的特点。如那顶万工轿,它不仅仅是一件道具的展示,更是道具与人物内心的结合,它让女主人公浮想联翩,花轿能魔术般地打开,越儿思念的爱人在轿里时隐时现。这是新娘和花轿之间关于美的讲述。

  在音乐层面上,该剧大胆地将浙江方言作为音乐元素融入剧中,这在其他剧目中是尚未见过的。如庆祝女儿诞生时,众人用方言齐喊吃呐,这人声就是音乐元素,观众一定会觉得新鲜奇特。

《十里红妆·女儿梦》重装上阵

此剧是宁波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精品献礼剧目,是宁波专业艺术院团改革、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演。剧本由浙江省文联、省舞蹈家协会和宁波方面共同创作而成,该剧被列入省委、省政府浙江文化走出去工程、浙江省和宁波市的重点文化精品工程项目。还曾获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特等奖。

  翻看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的创作阵容,可以发现主创都是国内大腕级人物: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担任总导演;上海歌剧院著名舞蹈编导信洪海担任执行导演;曾担任过大型民族歌剧《江姐》舞美设计的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戴延年担任舞美设计;著名作曲家蓝天担任作曲;曾为奥运会开幕式设计服装的著名服装设计师陶蕾担任服装设计。

  领衔女一号越儿的是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担任独舞的殷硕;男主演是中国东方歌舞团的优秀舞蹈演员曾明。 宁波市歌舞团派出90位优秀舞蹈演员、40多位演职人员的强大阵容,来共同献力于该剧。

 

岛城的唯一一次演出

此次《十里红妆·女儿梦》在全国一共演出三站,青岛是第二站,而且是在上海大剧院和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当期内,穿插到青岛来演出,属于难得的一次机会。

北京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大剧院,积极寻求与国内外最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合作,打造艺术精品,激发民族文化艺术形式的更新和创造,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日趋强烈的需求。他们致力于汇聚人类表演艺术精华,为中外优秀文化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平台。此次《十里红妆·女儿梦》签约这两家国内最权威的大剧院,也体现出了它的高端性、艺术性、专业性。

 

 

上一条:关于下达2010年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召开60周年校庆动员大会的通知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