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各学院: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网新闻宣传工作,学校党委宣传部从新学期开始开展了首届“网络好新闻”竞赛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踊跃响应,新闻网投稿量不断攀升,稿件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网络好新闻”竞赛评审有关细则,党委宣传部对2008年8月—9月刊登在科大新闻网上的所有新闻进行了初评,并评选出了10条月度好新闻。此次评选出的10条月度好新闻将获得参评年底举行的年度网络好新闻评选资格。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2008年10月21日
附件(好新闻名单):
青科大08年获多项国家级科研立项
作者:刘尧 来源:曲明 责编:曲明 阅读:1137 次 日期:2008-9-24
记者从科技处获悉,2008年青岛科技大学的科研立项工作成绩显著,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立项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学校共获得基金项目22项,资助金额累计达692万元,在年度资助项目数量和金额上再创历史之最。其中由张书圣教授主持的“光致电化学分析新仪器的研制”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实现了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在2008年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中,学校获得了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其中匡少平教授主持的“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成套技术与示范”获批为国家863计划主课题;由戚淑芬教授主持的“管线缺陷图形再现超声测试与数据分析”获批为国家863计划子课题;由张永勤老师主持的“海参胶原蛋白稳定技术的研究”获批为国家863计划子课题。
在2008年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中,学校两项目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项目,分别是:王兆君主持的《基于比较研究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张运君主持的《晚清、民国书报检查制度研究》,这是学校首次同时获得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立项。
青科大参展国际动漫节引起广泛关注
作者:晁永强 来源:传播学院 责编:曲明 阅读:922 次 日期:2008-8-28
8月28日上午,第六届青岛国际动漫艺术节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和产学研合作单位青岛派乐达动漫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参展,以独特的展台设计、丰富的互动游乐活动、震撼的声像效果成为整个展会的焦点,引起动漫爱好者纷纷驻足观看。中国教育报、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新闻网以及青岛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拍摄采访,青岛电视台则以传播学院-派乐达展台为背景进行了现场报道。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伟等市领导在传播与动漫学院院长袁志发的陪同下参观了展台。校领导马连湘、苏同岭、王瑞芳、罗公利、李庆领及宣传部、校办、基建处等相关部门领导到场进行了参观。
展会上,传播学院30余名动画、广告等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参展的机会表演了动漫真人秀、动漫配音等节目,并引导参展的观众一起现场涂鸦,现场创作,反响热烈。小到三岁的小朋友,大到70余岁的老人,都留下了自己精彩的作品。不到两个小时,第一批总计50余平方米的几面现场创作涂鸦墙已经被观众涂满,成为整个展会的一大亮点。
更加引人瞩目的是传播学院与派乐达公司共同建设动漫城以及共同制作104集大型动画系列片《阿尤娜和努力巴》等项目。由传播与动漫学院、青岛派乐达公司、中央电视台三方强强联手投巨资打造的大型动画系列片《阿尤娜和努力巴》,将于2009年7月中旬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连续首播。本剧由央视动画创作部副主任、总导演、制片人、第十七届“金鹰奖”动画片最佳导演蔡志军先生担任总导演,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院长、光明日报原总编辑袁志发先生为总编剧。计划建造的派乐达动漫城投资将达10亿元以上,主要包括动漫人才培育园、动漫产业园和动漫娱乐城三大主体。动漫人才培育园将与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合作共同培育动漫高端人才;动漫产业园将以原创为导向,以市场为中心,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系统的产业化支撑;动漫娱乐城将以经营和服务并举,娱乐和学习并重,形成完善的动漫产业消费系统。青岛派乐达动漫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吴宇炜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梦幻般的建筑,梦幻般的体验空间,世界一流的动漫产业创意制作平台,将使派乐达动漫城成为产业发展的创意天堂,施展才华的自由天堂,梦寐以求的欢乐天堂,创造财富的商业天堂,休闲娱乐的动漫天堂。
据袁志发院长介绍,传播与动漫学院将坚持“素质为本,责任为魂,实践为根”的思想,以设在青岛科技大学的“青岛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和“派乐达动漫城”为载体,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经过5—10年的努力,努力建设成为在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传播学院,为我国的传媒和动漫产业培养优秀人才。
青科大校友王福通为“神七”护航
作者:汪洋 来源:校办 责编:马寒 阅读:3464 次 日期:2008-9-26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9月26日上午,青科大校友总会工作人员电话采访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主任、我校82届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校友王福通大校。
在这次神舟七号飞船研制、发射、运行整个过程中,王福通所在的技术部主要负责五方面的工作:一,总体技术方案的拟制;二,各系统之间的协调;三,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四,气象预报和电磁环境监测;五,发射后的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快速分析。
作为见证了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飞船从研制到发射全过程的航天人,王福通为祖国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感到自豪,为自己身为中国航天人感到自豪。三次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激励着全国人民不断奋进,也激励着他们航天人不断奋进,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作为一名校友,王福通说,他只是青科大广大校友中的普通一员,做着他应该做的工作,在一个特殊的领域为国家做着自己的贡献。他也想借此机会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养,感谢老师的培育和同学的帮助。值此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他希望正在求学的校友能够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为祖国作出更多贡献。
王福通,1963年4月出生,山东省巨野县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主任,大校军衔。
1982年7月从山东化工学院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站副总工程师,发射测试站总工程师,现任技术部主任。先后多次受到嘉奖,1次荣立三等功。1992年11月,被基地树为青年科技干部标兵,并荣立二等功。 29岁被评上高级职称,34岁被任命为航天发射中心测试站总工程师,他以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场的技术负责人的身份,亲身经历参与神舟五号至神舟七号飞船发射现场的指挥工作,为飞船的成功发射做出了突出贡献。
青科大学生放飞气球贺神舟七号返回
作者:李鲲鹏 来源:高分子学院 责编:曲明 阅读:1726 次 日期:2008-9-28
9月28日17时36分,神舟七号航天飞船在飞行了68小时26分钟后成功返回地面。在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一刻,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百余名师生在学校的升腾广场举行了“喜迎神舟七号安全着陆”纪念活动,放飞了近百只氦气球,以满腔的热情庆祝神舟七号飞船圆满完成任务安全着陆。
神舟七号从发射升空到安全着陆的整个过程,一直牵动着大学生的心,学校为此专门开放礼堂和部分多媒体教室现场直播神七发射、太空行走和神七安全着陆,整个过程不断激发着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高分子学院专门组织以放飞氦气球这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氦气球上可以看到有神舟七号的图形,有大学生的签名,更多的是对神七圆满完成任务的祝贺及对祖国的祝福,其中一名同学写道:“神七、神奇、神气,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选择在学校的升腾广场放飞气球,也具有一层特别的含义,升腾有上升腾飞之义,在升腾广场放飞,意在祝愿祖国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青科大师生为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欢呼
作者:艺术学院 来源:艺术学院 责编:曲明 阅读:884 次 日期:2008-9-28
“出舱了,成功了,成功了!”9月27日下午4点39分,伴随着神舟七号飞船01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青岛科技大学校园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广大师生通过网络、电视等满怀热情地观看了“神舟七号”航天员进行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舱外活动的全程盛况。艺术学院还组织近百名同学在学院的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出舱盛况。大家纷纷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或数码相机记录下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整个舱外活动过程历时约20分钟,航天员沉着冷静、操作熟练、姿态协调、动作流畅。当翟志刚从02号航天员刘伯明手中接过国旗时,全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大家伴着在太空中挥动的五星红旗高唱国歌,不少同学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同学们兴奋地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又一次质的飞跃,感到无比骄傲,翟志刚太棒了!我们中国人太棒了!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航天英雄们学习、向我们的老校友王福通大校学习,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为以后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本次“神舟问天”的核心环节,航天员舱外活动不仅承载着全体国人的无限厚望,更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将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美丽而奇妙的太空将首次留下中国人的伟大足迹。从“神五腾空”到“神六翱翔”再到今天的“神七问天”,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走过了坚定而又不平凡的16年,中国也成为了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青科大2008年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成绩喜人
作者:张洪坤 来源:曲明 责编:曲明 阅读:1265 次 日期:2008-8-17
经过四十余天的紧张工作,我校2008年普通本专科招生录取工作日前圆满结束。学校全力实施招生录取“阳光工程”,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参与到招生录取工作的全过程中,确保了招生录取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今年学校共计录取6025名考生,其中本科录取5545名,专科录取480名,本科比原计划多录取125名,专科基本完成计划。
从今年的招生录取情况看,我校的社会认可度持续提升,录取分数再攀新高,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整个录取工作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山东省本科一批一志愿投档首次爆满。今年增加了山东本科一批招生计划,达到1903人,超过山东省本科计划一半以上,是近几年来最多的一次。考生报考踊跃,一志愿考生投档人数超出计划500多人,录取最低分数585分,比本科一批线高出3分。
二是山东省本科二批文理科录取分数再攀新高,文理科录取最低分均接近本科一批分数线,理科录取最低分579分,比一本线差3分;文科录取最低分578分,比一本线差8分,在山东省属高校均排名第二。
三是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得到广泛认可。本科中德合作办学报考人数多,分数高,生源好,追加50名计划,录取210名考生。专科的五个合作办学项目,经过考前的大力宣传,积极争取录取特殊政策,顺利完成了专科招生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
四是继续扩大本科一批次招生省份,今年增加了重庆和黑龙江本科一批次招生省份,共有19个省份列为一批次招生,且第一志愿投档满额,有6个省份的录取分超过当地本科一批线20多分。
五是省外本科二批次报考尤为火爆,第一志愿投档除北京外均超过100%,尤为突出的是多年来一直一志愿不满额,需要调剂录取的上海今年一志愿也全部满额。所有省份的考生平均超过本科一批线,个别省份的录取最低分也已经超过本科一批线。
六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省外试点圆满成功,今年在新疆、内蒙古、天津分别投放了中德合作的招生计划,有两个省录取分超过本科一批线,尤其是新疆录取分超过本科一批线21分。专科层次的30个招生计划在河北和安徽招生,一志愿双双爆满,录取分超过当地的本科三批线。
青岛科技大学举办08-09学年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会
作者:团委 来源:团委 责编:曲明 阅读:937 次 日期:2008-8-25
8月24日,青岛科技大学08-09学年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会在明德广场举行。学校为全校各院部2000多名贫困生提供了10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
招聘会根据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对目前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调整办法,结合各部门调整后的岗位需求,对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各部门主持面试进行招聘。
招聘会刚刚开始,明德楼广场就已经围满了前来应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大学生。现场的学生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份学校为学生发放的招聘会入场券,入场券上学生的专业、家庭地址、兴趣爱好、应聘岗位等各项信息,同学们都做了认真详细的填写。传播学院的冯同学为了争取到在校报勤工助学的机会,还精心做了简历,将自己暑假在报社实习发表的稿件详细列出。各部门的负责老师此时也成了招聘会的主考官,他们对同学们有如此大的热情非常高兴,对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认真严格的考核。各主考官指出:公开竞聘只是竞聘勤工助学岗位的一方面,各部门负责人还要到相应学院对学生进行考察,将两者结合起来作出最后的决定。负责图书馆助管招聘的于老师说:“学校举办这样的竞聘大会使勤工助学的工作更加透明化,也使我们能够招到更加优秀的助管员,同时让不同的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各得其所,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
据勤工助学办公室负责人刘传华介绍,为进一步加大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受惠范围和工作实效,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将实行上岗届次化,招聘公开化,即新学年开学前都将根据用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公开招聘。刘传华还指出,学校给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提供岗位,使大学生们培养起一种良好的择业观,增强贫困生自立自强的精神。本次公开竞聘会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学校的助学岗位,对贫困生也是一种很好的职业教育。另外,学校还专门空出了一部分岗位提供给学校四川灾区的学生,帮助他们共度难关。
迎新进行时:感恩教育第一课
作者:党委宣传部 来源:马寒 责编:nfl 阅读:1171 次 日期:2008-8-30
8月30日是新生报道的日子。青岛科技大学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向2008级新生开设了第一堂课。
高分子学院在迎新现场准备了新生感恩墙、家长寄语窗与绿丝带等物品,在现场通过分发绿丝带、家长寄语等形式让新同学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学会感恩,增强感恩意识。在该学院设立的“感恩墙”上,许多新生纷纷写下自己的感激之情。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高青也在“感恩墙”上写下了对新生的寄语:“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祖国,感恩之心常存。”
艺术学院在今天的迎新工作中也开展了以“感恩、沟通、交流、奉献”为内容的“十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将党员奉献岗作为新生报到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志愿者向每位报到新生征集心语(即学生最想对家长说的一句话)以表达对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的感谢。
根据学校部署,相关学院也面向2008级新生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
成教高职学院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电子图片展
作者:孟祥军 来源:成教高职学院 责编:曲明 阅读:743 次 日期:2008-9-28
时值改革开放30周年,从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舟七号成功发射,30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国家逐步走向繁荣昌盛,人民不断殷实富足;30年的蹉跎岁月,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起直面艰难险阻,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在全国人民庆祝改革开放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我校广大师生也采取各种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程。学校党委专门部署了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的安排,要求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
近日,成教高职学院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快捷方便特性,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电子图片展(http://cj.qust.edu.cn/ReadNews.asp?newsid=523) 。此次电子图片展作为成教高职学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见证了中国近30年的发展历程,图片展以年份为主轴,通过代表性图片,从全国第一份凤阳农民“饱受争议”的包干责任书,历经香港、澳门回归,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航天人遨游太空,充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直面了我们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示了党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正视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图片一经展出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点击量不断攀升,充分体现了我校广大师生心系国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品质。
据悉,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教育将作为成教高职学院本学期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内容来学习,除此次图片展外,成教高职学院还计划开展“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校史院史报告、组织纪念改革开放征文活动、“回顾发展道路推动科学发展”党总支理论学习会、“纪念改革开放 投身社会实践 回报社会”周末义工活动、“衣食住行”访鹤祥敬老院老人感青岛30年变化、科技创新30年——海尔集团调研活动等17个系列纪念活动,力图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来展现改革开放30年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变革。
青科大师生为三江小学智障儿童编织“爱的海洋”
作者:孙晓刚 辛雪琼 来源:化学院 责编:马寒 阅读:66 次 日期:2008-9-12
9月12日下午,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篮球场成了爱的海洋,来自市南区三江小学的30名智障儿童在这里提前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由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与三江小学联合举行的“享奥运盛宴度中秋佳节”中秋联欢活动在这里举行。青岛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李淑贞,三江小学康副校长、教导主任徐老师,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文莉、分团委书记孙晓刚和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联欢活动。
下午2:00,联欢活动正式开始,三只神灵活现的北狮奔入场中,精彩的狮舞使得现场师生喝彩不断。三江小学的孩子们表演的配乐诗朗诵《金秋的歌》让大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智障儿童的不易,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关心帮助这些孩子们的信念。在现场互动环节中,三人绑腿互踩气球、接力跑、手语表演《感恩的心》等活动掀起了阵阵高潮,也培养了小学生们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在联欢活动中,节目一个接一个,感恩社的成员与孩子们配合的非常默契,赢来了阵阵掌声。时值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化学院还特意为三江小学的师生们准备了月饼。三江小学的孩子们对科大师生的热情接待表示深深感谢,吃着甜甜的月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纯真喜悦的笑容。
三江小学是化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之一,每周都会有化学院感恩社的成员和享受过国家奖助学金的同学去那里陪伴智障儿童参加康复训练。此次活动旨在关爱三江小学,关心社会特殊群体,让大学生了解残疾人士为正常生活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让更多的人参加到关心社会特殊群体的大行动中来。联欢活动结束时,化学院感恩社的社员们被三江小学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神和单纯的笑容深深地打动了,他们表示将继续关爱三江小学的孩子们,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进行下去,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让爱充满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