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部)、高密校区:
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对材料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学校决定举办第五届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我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创优的正能量,引导学生追求真知、锐意创新、勇于实践,挖掘和培养一批有志于从事材料研究制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构筑“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贡献力量。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处、科技处
承办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竞赛组委会:
主 任:王锋业(校团委书记)
陈克正(教务处处长)
杜芳林(材料学院常务副院长)
委 员:郑德前(学生处处长)
吴俊飞(研究生处处长)
郭仲聚(科技处处长)
王培山(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
周宪锋(校团委副书记)
郝春成(材料学院副院长)
谢广文(材料学院副院长)
李 卉(材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材料学院分团委,联系电话:84022804。
三、大赛内容
1.参赛团队要以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以及纳米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结合所学其它学科知识,紧跟材料科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自行独立设计与材料制备紧密相关的课题及方案。
2.参赛团队要有机对接2016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17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要求,为国家和山东省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当好孵化器和推进器。
3.参赛团队要进入实验室实战操作研究方案。各团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围绕设计方案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设计研究流程、论证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
4.参赛团队要提交研究报告、PPT答辩和提交研究成果。各参赛团队在实验室实战的基础上整理数据资料,撰写提交研究报告书并以PPT讲解实验方案、研究内容,争取各参赛作品在发表SCI论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国家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有贡献有突破。
四、大赛程序
1.报名阶段:2015年12月9日—12月31日。本阶段,各学院宣传发动此项赛事,组织本单位有意参赛的学生报名。
2.初赛阶段:2016年1月—5月中旬。本阶段,有意向参赛的同学组成参赛团队,联系确定指导老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设计实施方案,提交初赛参赛书。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各参赛团队提交的研究方案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等元素进行综合评估,注重考察学生在本阶段运用文献检索等技能获取最新科技信息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开发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公开评审后确定进入复赛作品名单。
3.复赛阶段:2016年5月中旬—11月。本阶段,各参赛团队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开展方案论证工作,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研究。本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实验中遇到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4.中期检查:2016年12月。本阶段,对通过复赛选拔入围决赛的作品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参赛团队要对参赛作品的实验方案进一步明确、优化和改善,制定明确的时间推进表和详细的实验路线图,确定下一步试验的主要内容和主攻防线方向。
5.深化完善:2017年1月-4月。本阶段,各参赛队根据中期检查的实验方向以及路线,继续深化实验,完善实验结果,参赛项目要完成80%的研究工作,具有实质性进展和关键性成果,为对接国家(山东省)“挑战杯”竞赛提供高质量作品。
6.决赛阶段:2017年5月—8月。本阶段,各参赛队主要进行实验成果总结提炼,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数据、实验记录整理撰写研究报告书,提交大赛评委会评审,并以PPT讲解的形式展示所做工作及取得成果。
7.总结表彰:2017年9月-11月。本阶段,对各参赛团队和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表彰。
五、大赛要求
1.本次大赛面向全校各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高分子、化学、化工、机电、环境、材料等学院相关专业学生为主,自愿报名、自由组队、自行选择指导老师,每个参赛团队人数不超过7人并指定一名团队负责人。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两个类别,研究生只允许参加科技发明制作类别,本科生不限,原则上鼓励本科生参赛。
2.各参赛团队需要在报名阶段提交《青岛科技大学第五届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大赛报名表》(附件1),在初赛阶段提交《青岛科技大学第五届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大赛初赛报告书》(附件2),在中期检查阶段提交《青岛科技大学第五届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大赛中期检查报告书》(附件3),在决赛阶段提交《青岛科技大学第五届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大赛作品报告书》(附件4)。
3.各参赛团队在决赛阶段要参加统一答辩,用PPT展示参赛项目的选题背景、主要创新点、实验过程、经济社会价值等内容,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竞赛评委会也将着重考虑参赛团队依托参赛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产品实物等支撑材料。
六、奖励办法
大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各若干,由竞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对于初赛成绩优秀而未能进入决赛的参赛团队,竞赛组委会颁发优秀奖获奖证书。
希望各学院高度重视、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努力让更多同学参与到这项赛事中来,并以本届竞赛为契机将我校大学生科技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青岛科技大学第五届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大赛组委会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