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华文峰长篇史诗《中华之歌》学习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终审: 点击:[] 日期:2010年11月11日

119日下午,华文峰长篇史诗《中华之歌》学习研讨会在经管楼313会议室举行。青岛市政协副秘书长、诗人华文峰,青科大党委副书记王瑞芳,人民日报青岛分社社长宋学春,文艺报专题部主任曾祥书,联合日报总编助理张成,《青岛文学》原主编、青岛大学教授王照青,青科大党委宣传部长聂法良、团委书记刘传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鸣和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媒体代表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王瑞芳主持学习研讨会。

会上,华文峰首先介绍了长篇史诗《中华之歌》的创作起因、过程和作品的主要特点。华文峰在研讨会上动情地说:《中华之歌》是用了他有生以来所学知识的积累,用了近四年时间,终于完成的一部一万两千多言的大型长篇史诗,《中华之歌》是发自内心的歌。《青岛文学》原主编、青岛大学教授王照青对《中华之歌》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高度的评价。

与会人员对于华文峰《中华之歌》进行深入研讨和互动交流。教师代表、学生代表都从自身的阅读实践中谈了自己对于《中华之歌》的心得体会,教师代表许正烨指出:华老师的《中华之歌》没有高深晦涩、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功利主义,而是感情真挚,让人充满激情,华老师用传统的韵律和渊博的知识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和灿烂的历史。学生代表刘志雅说:读完《中华之歌》,让我产生了一种更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祖国的未来产生了更加美好的憧憬,《中华之歌》不仅对当代大学生中华历史知识的增长,而且更是一种思想层次的提升。

王瑞芳在研讨会上强调,《中华之歌》不仅在文学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对中华民族特别是大中学学生进行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部难得的好教材。研讨会上,我校聘任华文峰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王瑞芳为华文峰颁发了聘书。我校和青岛大学的学生联合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发出了《诵读<中华之歌>  争做时代先锋》的倡议书,华文峰向我校学子捐赠了《中华之歌》图书。

据悉,《中华之歌》由《古老的长歌》《新中国之歌》和《天地人之歌》三部分组成,全诗共12636行,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坚守,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尤其是对新中国的热爱,其篇幅之长,在中国文学史上由个人创作的诗中,独一无二。长篇史诗《中华之歌》自发表和出版以来,在中国当代诗坛引起巨大反响,受到诗界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谢冕在通读了《中华之歌》后盛赞道:“这是一曲对于中华祖邦的倾情礼赞之歌,在他奔涌澎湃的旋律中跳荡着发自肺腑的对我中华民族山川灵秀和灿烂历史的自豪感。我把它定位为抒情性的长诗,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抒情诗的体式包容和吸纳了咏史诗和咏物诗的品质,从而拥有并产生了史诗的效应”。《中国作家》编辑部也对该长篇巨著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中华之歌》架构之大、内容之广、思想性之强、分析之全面深刻、描写之细腻、涉猎的学科之多、韵律运用之全和音乐效果之好是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称得上是一部杰出的作品。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把它与荷马史诗和但丁的《神曲》联系起来阅读和研。   

 

 

 附: 

诵读《中华之歌》  争做时代先锋

——致全国广大青年学生的倡议书

广大青年学生朋友们: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文化、投身民族复兴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政协副秘书长华文峰先生创作的长篇史诗《中华之歌》顺应时代要求,为我们青年学生学习文化经典、陶冶性情修养提供了精神寄托和精华读本。

《中华之歌》是一部壮丽的中华长卷史诗,全书共由《古老的长歌》、《新中国之歌》和《天地人之歌》三部分组成,整体气势恢宏博大、内容视野开阔磅礴、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爱国热情深厚炽热,是一部千秋文化史、万里江山图,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巨著,是一部对中华文化与与新中国礼赞的长篇史诗巨作。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谢冕先生在为该书所作序中说:“《中华之歌》是一曲对于中华祖邦的倾情的礼赞,在它奔涌澎湃的旋律中跳荡着发自肺腑的对我中华民族山川灵秀和灿烂历史的自豪感。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抒情诗的体式包容和吸纳了咏史和咏物诗的品质、从而拥有并产生了史诗的效应”。全书蕴含的诗歌精粹穿越人生隧道烛照智慧灵光,深悟社会情势,在积淀中生大气,在新锐中见个性,在张扬中显理性,在博学中透灵性,折射出作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睿语,值得读者去细细体味和冥冥感悟。全书自出版以来,当即在中国诗坛引起巨大反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等诸多文学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连日来,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驻青高校的青年学子纷纷竞相阅读《中华之歌》,在国学课堂上,在校园晨读里,在课外活动中,处处可以聆听到诵读《中华之歌》的声音,参与到研讨《中华之歌》的交流,感受到演讲《中华之歌》的豪情,我们为书中所体现出的中华精魂和透视出的民族风骨而倍感惊叹,为书中所散发出的人文光芒和蕴藏的精神力量而倍感折服。“诵读中华之歌、熔铸中华之魂”在驻青高校蔚然成风,“读文化经典、做时代先锋”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智则国智”。作为当代青年,生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波澜进程,身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洪流,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当今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此背景形势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具现实意义。《中华之歌》的诞生正切合了广大青年学生读书养性、成才报国的迫切需求,正顺应了当前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趋势,相信必将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们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发出以下三点倡议:

1、诵读中华之歌,激发昂扬锐气,踊跃投身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锐气,是知难而进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的坚强斗志,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中华之歌》全书散发着“河出潼关、风回三峡”的昂扬锐气,读来让人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需要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不懈奋斗,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向当代青年学子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青年学生要通过诵读此书,将读书获得的激情和豪情内化为实际行动,充分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不断储存迎接未来挑战的知识能力和事业竞争的素质修养,切实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中华崛起的伟大责任。

2、诵读中华之歌,孕育浩然正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孟子曰:“我善养我浩然之气”。《中华之歌》全书浸透着这种“气势磅礴、万古长存”的正气,对于塑造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广大青年学生要通过诵读此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诵读中华之歌,涵养书卷香气,努力提升自身发展你进步的综合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入骨意清神”。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华之歌》全书涉及哲学、史学、文学、经学、美学等15个学科门类,掩卷读来书香四溢,让人耳目一新,大有醍醐灌顶之感。广大青年学生要通过诵读此书,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社会变革、文化递嬗、山河湖泊、科学技术、风俗风貌和时代精神,切实增强自身的国学修养和综合素养,滤掉骄浮之躁气,沉淀形思之底气,做一个“知史明智、好学善思,知识丰富、视野开阔”的青年人。

广大的青年学生朋友们,刚刚闭幕的全国学联十五大号召全国广大同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书写美好人生。让我们共同来诵读《中华之歌》,涵养性情、增加才情,在奔涌的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尽展风流,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上一条:日本阿尔卑斯技研松井利夫来青科大访问交流

下一条:岛城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我校知名教授冯凭先生迎来102岁华诞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