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朵’这一观点的?”“请结合已学知识,阐述一下自1840年至2009年,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衍生的主要历史事件。”“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为什么1919年前后能在中国广泛传播?”……
近日,政法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答辩考试。经过个人申请、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资格审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审核、学院教学院长批准、报学校教务处审批五个程序,经管学院、传播学院许银环、代先良、崔庆、潘洪亮4名同学获得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答辩考试的资格。
政法学院对首次思政课答辩考试十分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答辩考试委员会,由思政部、学院教学督导员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教师组成七人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精心设置了答辩试题库、评分标准,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考试。四名考生随机抽取两个考试题目之后,抽签确定答辩顺序,用10分钟的准备时间,针对问题涉及的历史事件进行论述。课程答辩考试委员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询问,并根据答辩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自由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充分展示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敏捷的思辨能力,获得各位老师的一致好评。考生代先良深有感触地说:“能够参加这次答辩考试,我感到很高兴,通过答辩,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六个为什么”的学习帮助很大。”
这次答辩考试是政法学院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积极探索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法,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