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政法学院思政部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举行了“抗震救灾精神”进课堂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围绕抗震救灾精神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进什么”和“怎么进”将讨论进一步深化,大家还结合近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对培养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历史使命发表了看法。
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守言对座谈会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坚持把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将“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贯穿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第二,坚持把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作为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思政部各教研室、各党支部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抗震救灾精神”进课堂,深入推进“抗震救灾精神”同科学发展观一起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抗震救灾精神”的科学内涵、精神品质和根本要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政法学院思政部各个教研室主任结合本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安排和课程特点,具体谈了将“抗震救灾精神”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转化的问题,各个教研室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前提下,也将在教学实践中各有侧重点。座谈中,大家对在巨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所涌现出的大无畏精神而深深感叹,更对中国人面对灾害勇于奋争的品质高度认同。围绕“抗震救灾精神”进课堂,各位老师还就如何更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了深入探讨。
政法学院院长牟宗荣对座谈进行了总结。牟宗荣强调,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生动教材,在抗震救灾中涌现的许许多多感人事迹彰显着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也给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许多启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充分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培育大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抗震救灾精神”进课堂工作深入开展下去,从加强师德建设、把握学生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高扬核心价值、激发求知欲望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抗震救灾的宝贵价值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牟院长还围绕学院的发展和建设,激励广大教师以“抗震救灾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更好更快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