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教研室党支部现有党员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有3人担任硕士生导师。目前承担着全校两万多名本科生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卫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指导工作,支部成员的党员意识强,队伍素质优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001年、2003年、2004年被评为校级先进集体;2004年获青岛市“女职工明星岗”;2005年获青岛科技大学“巾帼文明岗”;2007年获山东省“巾帼文明岗”;2007年获学校首届“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09年获青岛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2010年“春蕾计划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2014年获学校第四届“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主要事迹如下:
一、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
本党支部教师担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所以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保持了较高的马克思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是一个有着优良的思想作风、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首先,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两学一做”,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在党员教师中涌现出了多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教师。7位共产党员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联系,进行思想政治、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帮助指导。其中有党员老师获山东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山东高校“三八红旗手”、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首届高校教学名师、青岛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育人标兵、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二、个个是教学能手,教学成果丰硕
市场经济大潮下,由于种种原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讲课难度大,困难多,而且课程的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时代性强,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储备,要想教好是不可能的。为此,支部的教师们克服家庭困难,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针对学生当前思想发展状况,查阅各种报刊杂志,关注最新的时事动态,及时将相关的时政知识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案例等有针对性地落实到备课中,尽管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来准备讲稿,但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仍然常年坚持这样做。在同学们眼中,本支部的老师个个都是全能,正因如此,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信任。教学成果丰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课程组获校级教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大学生心理卫生”获批学校精品课程。先后有四位位老师分获校级“教学效果优秀奖”一等奖、二等奖和院级“教学效果优秀奖”青年奖;一位教师获青岛市高校“首届教学名师奖”、校级“教学名师奖”;两位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三、坚持以人为本,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教学实践中,该支部的党员老师始终把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注意用爱心去哺育学生们的心灵。
学生们在大学阶段常遇到的问题,能在课堂解决的就尽量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解清楚,对于那些思想包袱比较严重的同学,则需要主动去关怀、帮助,如课堂演讲、讨论中,学生都会暴露一些问题,特别是党员女教师们以特有的细腻的母爱,课下主动去接近这些学生,细心开导,帮他们打开心结,常常一交流起来就是几个小时。党员老师们的电子信箱和手机号码都是公开的,光在处理学生短信或者邮件上,就占去了业余时间的较大部分。党员老师还被邀请担当一些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每年学校的辩论赛上总能见到本支部老师们的影子:担当评委、指导选题。因此,支部的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贴心人”,有老师还被学生评选为“我最喜爱的老师”。
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科研工作成绩突出
该支部教师在克服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支部成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达6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出版论著9部;主持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市厅级等科研成果获奖20余项。
五、播撒爱心,奉献社会
思想道德修养教研室党支部是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把获得的山东省“巾帼文明岗”的奖金全部捐给了春蕾计划,并持续多年资助临沂地区2名春蕾女童。多位支部成员被被聘为青岛市“道德大讲堂”讲师、青岛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青岛市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女性大讲堂”讲座专家、青岛市妇女研究会专家,积极服务社会。老师们以自己的爱心与良好的专业能力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