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波:构建同心党建工作格局 推进全员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王永波  来源:中德校区  编辑:刘奕辰  点击数:[]次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1日

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学校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委工作报告是指导学校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建设、发展的统领性文件,为中德校区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德校区党总支围绕党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认真对照学校党代会报告中的“六个新跃升”“八项重点任务”“六项党建工作”等内容,坚持“全校一盘棋”,全力推动党代会各项任务在校区落地落实落细。

一、校区现状

中德校区规划占地1007亩,建设用地647.5亩,绿地359.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7.3万㎡。目前在校学生1837人,教职工72人(其中事业编16人)。校区现有党员66人,设有办公室党支部、中德工程(技术)学院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三个党支部。

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抓基层党建工作上,校区党总支对教师以党支部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推动校区教师切实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使命;对学生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抓手,坚守出国、归国两条红线,把好了中外合作办学方向之舵。三年来校区党总支凝练“同心党建”品牌,旨在党、政、工、团、学、妇、统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确保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校区存在问题

(一)校区体制机制运行不畅,内部治理效能较低。

一是校区采用“政府主导,高校办学,企业参与,多方共赢”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管委会负责制。目前中德校区与中德生态园管委会、青岛中德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处在管理上无行政隶属、产权上无资产联系、人事上无任免制约的“三无”条件下,三方沟通机制尚不完善,尤其在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多方协调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日常管理中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也无法有效保障;二是校区管委会自2020 年 8月以来属于缺编运行状态,校区、学院责任清单、服务清单不明确,存在人、财、物权限不清晰问题,中德工程学院项目资金存在学校无法有效监督等问题。在内部治理效能上离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党建工作“属地”融合不够,党建合力凝聚不足。

一是校区后勤等员工党员不参与校区党建工作,与校区党总支工作脱节,影响党建工作实效,基层党建效能削弱;二是企业方独立运行后勤、基建、保卫、卫生保健等工作,每一项都事关师生利益,与“三全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校地党建资源共享较少,与中德生态园管委会等地方管理部门党建工作交流不够,党建活动形式单一。

三、校区下步打算及措施路径

(一)树立“大党建”理念,强化党建统领作用。

学习张江党建经验,结合中德校区党建实际,建立“大党建”理念下的校、政、企联合党建新模式、形成共育英才、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三方多维联动,建立校、政、企三方党支部联席学习制度,促进三方理念共识、战略共识和路径共识的形成,助力三方党建资源、群团资源和红色资源的共享,形成三方党建合力,凝练“同心”党建品牌,确保以党建为龙头统领各项工作落在实处;二是三方共育英才,充分利用中德生态园拥有的优秀企业和国际资源,为教师科研、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实战场景,促进校企合作各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三方以人为本,将校区“我为群众办实事”拓展到为园区发展提供政策推送、企业关怀、健康咨询、产业引导等服务,为企业研发人员提供“书库无障碍”服务,推动校企知识信息资源共享。

(二)推进全员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内部治理效能提升。

对校区管委会的基本架构、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进行完善,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校区各项工作有制度可依、有标准可鉴、有流程可循,力推管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一是完善校区管理体制机制,梳理分析合作协议签署和执行情况,配合学校做好合同、文件及重大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审核,建立健全校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流程标准;二是建立健全校区安全稳定工作体系,完成14 个方面安全工作的建章立制,确保责任到事到人,形成安全管理闭环。

(三)推进对德合作办学一体化模式,实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制订《“结对教授”团队建设实施办法》,完善德籍教授授课机制,积极推进德方教师线上(或来校)授课。一是梳理分析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好“育引用留退”,健全“结对教授”课程团队;二是优化中德校区师资力量配备,组织调配学校骨干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来校区授课;三是加强师资队伍、辅导员队伍教育培训,落实师德师风、立德树人工作机制。

希望通过以上措施,理顺校区管理机制,形成“大党建”格局,一体化推进中德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多维度合作,将中德合作办学提质增效落在实处,为学校各项工作都能迈上新的台阶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