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少平:目标导向 质量提升 深化研究生教育体系创新发展
作者:匡少平  来源:研究生院  编辑:刘奕辰  点击数:[]次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4日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博士、硕士一级学科实现了八大门类全覆盖,在校研究生突破6000人,研究生导师突破1000人,各类教科研项目获批数量持续增长,发展势头总体良好。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要以此为契机,开拓思路,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走在前列。

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

深入剖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位点建设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学科与学位点建设未能统筹协调,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导致发展重点不突出,难以优化资源配置,与竞争对手的客观差距较大。

二是研究生培养规模上不去。研究生招生指标满足不了学科发展的需求,导致研究生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分布较散,对优势学科支撑不足。

三是人才培养体系“立体感”不强。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不突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落后,科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没有理顺。

四是研究生教科研项目整体质量不高。在上一轮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优质课程、案例库、教学研究项目等)、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优博优硕、优秀成果奖)、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等评审中,学校整体获批率不高。对研究生教学研究的投入不够,导致研究生导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竞争力不足。现有研究生项目与本科生基本重合,种类不够丰富。

二、要坚持目标导向,坚守人才培养质量主线

(一)以学科发展为引领,层层推进学位点建设,未来五年力争获批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专业学位和人文社科类博士点零的突破。

1.加强领导,层层推进。建立学位点建设领导组织协调机制,学校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学位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抓学位点建设工作;各学科成立以联系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学科发展潜力和积极性,学校层面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各学院的优势资源。

2.整合规划,突出重点。梳理拟申报2023年博士点情况,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对前期培育考核结果不理想、有明显短板的学位点,应果断放弃;对有竞争力的学位点,应集全校之力重点支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3.职责明确,落实到人。上下齐心、步调一致、层层做好落实。明确具体的校级分管领导、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员应履行的职责范围,实现管理工作的层次化,使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4.紧跟需求,加强培育。联合学科建设处加强饱和式培育力度,2024年实现分层培育10个以上博士点,全力准备2026年博士点申报。

(二)持续优化生源结构,推动招生制度改革,扩大研究生规模,五年内达到10000人。

1.持续提升硕博连读与“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比例。通过政策引领,鼓励在校硕士研究生通过硕博连读的方式报考博士;广泛宣传、优化申报条件,加大“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考力度。

2.完善博士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探索建立“基础+竞争”的分配模式,将国家、省部级重大成果、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取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国际合作交流等纳入指标分配体系。

3.持续开展卓越工程师本硕贯通培养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报考积极性,适时扩大培养领域,不断优化生源结构。

(三)以质量为核心,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培养创新性、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度。

1.建立健全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优化学位授予工作方案,改进专业学位结果评价,加快推进专业学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完善产业(行业)导师的聘任与管理,联合建设一批校企合作课程,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放式发展需求。

2.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形式与内容,既要注重指导水平提升,也要加强研究生导师在坚持正确政治引领、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关注学生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责任意识。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和学术水平。选树一批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立标杆、做示范,引导研究生导师夯实立德树人职责。

3.加大优秀教科研项目培育力度,提高项目质量。合理、动态调整分配计划,兼顾学科发展与申报质量。不断完善评审方式,以评选有竞争力的项目为目的,择优推荐。开阔思路,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多渠道开展教科研项目培育和评审,提升研究生导师积极性。

4.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制定贯穿研究生培养过程各个环节的培养过程与质量管理规程。建设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5.开展研究生自主科研创新计划。鼓励研究生自主选题,开展前瞻性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

6.加强与合作发展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等部门联动,深挖企业合作机遇,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推广双语教学,每年建设10门双语课程,2025年前,建设1-2个双语学科,不断推动研究生开放式发展。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学校研究生教育要紧紧抓住第十一次党代会改革发展的契机,开拓创新、深化改革、系统推进,优化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度,为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