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翠萍:立足新阶段 贯彻新理念 融入新格局 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新跃升
作者:马翠萍  来源:教务处  编辑:刘奕辰  点击数:[]次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1日

教学工作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基础。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密围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贯彻“五有理念”,继往开来、接续奋斗,教学工作取得喜人成效。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学校的教学工作还存在不足。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尚需完善,专业及生源结构亟待优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八大发展战略”需求仍有差距;产教融合机制薄弱,产学联动、校企融合集成度不高;传统基层教学组织不活跃,职能虚化,教学资源配置不科学;高水平“金课”数量不足,学生满意度不高。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提出在“特色鲜明、走在前列”上取得新进展、创造新成果,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新跃升,作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面对新的目标、新的挑战,我们要坚持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加快一流本科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持续优化育人生态,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新跃升。

1、调结构。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预警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根据招生、培养、就业等指标数据,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至十四五末专业数量控制在60-65个。优化生源结构,将本科生规模控制到2.5万人。

2、重思政。打造精品思政课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加强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研究,选树典型。3年时间打造30名左右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20个左右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树立表率榜样引领;打造75门左右示范课程;力争打造3-5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提质量。深入挖掘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点,积累教学改革经验,凝练教学研究成果,力争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基层教学组织改革,科学构建基层教学组织体系。深化体育综合改革,完善美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构建“五育并举”的成熟机制,做到各个育人环节统一、规范、科学、有效。推进跨学科和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现相关学科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质量显著提升。

4、强专业。大力加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继续推进“四新”专业、微专业建设。确保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验收。根据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特色和实际,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四新”专业新增。继续推进微专业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到2025年,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5、优课程。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打造高质量课程体系。力争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达到20门左右。深入推进课程数字化建设工作,打造信息化课程体系智慧平台,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丰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课程占比50%以上。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2024年获评国家教材奖1部。

6、融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立足青岛、服务山东、面向全国,把青岛优势特色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突出产业特色,构筑拔尖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创新转化基地。2022年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新增12个,现代产业学院达到11个。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专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目标;深化创新育人模式,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7、增效能。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管理,持续优化育人生态。完善质量保障体制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评价全程全员覆盖,评价结果与教学资源配置、教学业绩挂钩,不断提高学生满意度。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培训,积极引导教师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做“四有”好老师。有组织地开展教学“传帮带”,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