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扎实推进人才高地建设
作者:王雷  来源:人事处  编辑:刘奕辰  点击数:[]次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8日

十一次党代会强调,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人才高地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所在。这是新一届学校党委面向新时代、立足“特色鲜明、走在前列”学校发展战略定位而作出的战略安排,必将为学校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深刻领会深化人才强校是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未来五年我们要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021年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目标,“特色”与“前列”最终都体现在学科专业上,必须坚持人才引领,围绕人才发展配置资源、调度力量、保障条件,通过人才发展实现学科与学校的发展。

经过72年发展,我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享有“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和“青科大模式”美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连续获得十五项国家科技奖,所以如此,是与当时拥有一批在学界及业界都认可的高水平教师有关。时代召唤和历史经验表明,新时代我校要再创新辉煌,只有坚持人才强校,依靠人才引领,别无他途。

二、全面准确把握党代会提出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任务

坚持学科导向、人才引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围绕“育引用留”,完善教师、管理、辅助与保障队伍等各类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同步提升。

1.贯彻党代会部署,进一步细化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步骤

一是学科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施“3515”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形成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学术骨干为中坚、青年人才为支撑的师资队伍格局。

二是人才发展机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与学科高峰相匹配的人才高地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人才自主培育能力显著提升,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优势特色学科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交叉新兴领域有一批代表性学者。

三是形成我校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高水平师资的数量、整体实力位居全省乃至国家同类高校前列,建成在优势特色学科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高地,筑牢以人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人才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基。

2、多措并举,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

党代会报告指出,要下大力气破除人才引育、使用、评价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巩固人才作为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校之基的战略地位。

一是丰富选才用才途径,不断完善高水平师资集聚机制。实施好校内人才工程;进一步创新进人方式;打造人才聚集平台,丰富选才引才渠道;加强人才团队培育,鼓励教师“揭榜挂帅”、组团发展。

二是持续优化人文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聚焦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高水平青年后备人才上;持续推进职称与聘岗改革;实施多元激励,健全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加大标志性业绩绩效激励力度;强化青年人才发展支持。

三是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多维度、综合性评价方式;多元化设置岗位类型,进一步结合学科特点细分岗位类型;创新岗位竞聘模式,建立“团队聘岗”机制。

三、以“特色鲜明走在前列”为指引,努力实现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四个突出”。突出学科发展需要、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与行业企业需求适配性、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提高。

二是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育措施,形成与有组织的科研相匹配的人才梯队建设体系。按照“领军人+团队”模式,加强“四高”、“四青”层面的人才引育,使高层次人才队伍数量大幅度提高。

三是实施“讲席教授”制度,通过打造校企(地)人才引育联合体,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连接。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以高等级岗位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实施路径,建立高端人才快速加盟的绿色通道。

四是完善学校-学院-团队-个人“四位一体”的人才引育工作格局,建立校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学院为主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注重学科差异,实行差异化的对策措施,在靶向引才、精准培育方面更进一步。在条件具备的学院,探索开展岗位聘用和人才引育综合改革试点,强化学院主体地位。

五是建立强有力的人才政治引领和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党管人才,在全校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重视人才的环境。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千方百计扩大人才经费。完善全方位服务保障机制,构建各部门积极主动、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