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第一报告厅举行。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安涛、青岛市科技局副巡视员高杰、青岛蓝色经济办公室原副主任方震、青岛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李一鸥、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健,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副校长刘光烨、纪委书记姚锋、副校长李勇出席仪式。李勇主持仪式。
党安涛在讲话中指出,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是山东省央地联合、实现海洋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成功实践和重大举措,必将进一步推动高层次海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金显仕在致辞中表示,双方共建的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新旧动能转换、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蓝色经济创新驱动的新形势下双方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双方今后将“同饮一湾水,共干一件事”,紧紧围绕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海洋攻势需求,坚持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双方科研教学的人才和实验平台等软硬件优势,努力培养涉海高端人才,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引领,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马连湘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新建的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是在原有的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基础上,全面整合大数据、海洋生物、海洋化学、船舶工程等涉海专业而建立的。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强强联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海洋学科,打造高水平、研究教学型的海洋学院,努力成为我国科教融合的新典范,引领海洋科技前沿的风向标。双方因海结缘,深入融合,将在培养涉海专业人才,创新研究与学术交流,共享教学科研资源和研究成果,搭建政产学研融合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学校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着眼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积极开拓进取的一项重要成果。
仪式上,刘光烨与李健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党安涛、金显仕、马连湘、高杰共同为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揭牌。
签约揭牌仪式后,进行了现场路演,黄海水产研究所邵长伟展示了《初识比目鱼:从组学到生物学》、谭志军展示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及展望》;青岛科技大学李海涛展示了《智慧海洋应用与实践》、李少香展示了《系列海洋功能防腐涂层材料》。
据悉,根据协议,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将在四大方面开展合作。
一是合作培养涉海专业人才。双方按照循序渐进、持续深化合作方式,探索形成双方共建海洋学院建设与管理模式,共同设置相关管理岗位,共同制定学生管理政策,共同制订学生培养计划等,逐步形成深度融合的新型校所合作模式。以青科大现有的涉海学科专业为基础共建“一流本科”。探索本科四年双方分段培养“科大3+所1”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发挥双方优势,探索科教融合,培养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本科生培养水平居全国涉海高校前列。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实行“双导师制”,硕士研究生采取双方分段培养“1+X”模式,博士研究生采取双方分段培养“0.5+X”模式。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申报相关学科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是合作开展创新研究与学术交流。双方共建科研工作协调小组,根据双方学科优势,相互支持对方申报、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并就合作研究的成果共同申报科研奖励。双方优先接收对方的开放课题申请。加强学术交流,互通学术信息,联合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
三是共享教学、科研平台资源和合作研究成果。双方相互开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共享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并为开展联合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双方互相提供文献资源查询服务,实现各自拥有中外文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的交流与共享,共同推进文献资源方面的合作。双方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及转化收益由双方共享。
四是共享政产学研融合服务平台。双方科研人员聚焦海洋领域,力求在重大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需求方面实现科研创新和重大成果转化。双方可根据海洋领域的技术需求、市场需求、市场信息等情况积极合作研发与创新,构建互通科研信息,形成信息交流合作的畅通机制。依托青岛科技大学的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主动面向海洋经济主战场,积极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加强协同创新、实施学科创业、构筑生态创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研成果孵化、加强科研管理服务,为鲜明的“政产学研融合”特色的“青科大模式”增添更多的海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