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政府承办的中德科技合作论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采用“现场+视频”会议形式,来自两国政界、科教界、工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围绕“共克时艰、面向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中德科技合作”主题开展深入讨论,探索新形势下中德两国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的新路径、新模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中德对话论坛中方主席万钢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德对话论坛德方主席、德国前联邦教研部部长沙万视频致辞,中德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出席,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致辞,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赵家军出席,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主持论坛,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出席论坛并作交流发言。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各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阻碍和迟滞了全球经济发展,同时也正在推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领域的思考和重构。召开中德科技合作论坛,就是要共克时艰、面向未来,目标就是本着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增进互信的理念,团结互助、危中求机,探索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中德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两国加强合作具有超越双边范畴的深远意义。我们要团结互助,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国内和国际经济大循环;危中求机,携手推动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着力推动青年科技人员的交流合作。相信有各位政界人士、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特别是青年朋友们共同携手努力,定能共克时艰,推动中德科技合作上升到新的高度。
沙万在致辞中说,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将德中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冠肺炎疫情是时代的转折点,它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告诉我们,所有人彼此关联,科学、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宝贵。“危机”一词预示着危中有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这对于恢复经济、重建社会极为重要。危机时期也是革新时期。我们要把在危机中获得的经验应用于革新,在合作中革新。我们要更加重视中德青年学者交流,共建中德青年科学院,不断开拓两国合作新空间。
王清宪在致辞中说,青岛有幸作为承担中德“快捷通道”包机任务的城市,为中德共同抗击疫情贡献了力量。围绕搭建中德科技合作交流的友谊之桥,一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合作,推动中德两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共同发展。二是加快建设中德青年科学院,加强中德人才合作交流。三是用好青岛中德“国际客厅”,诚挚邀请更多德国企业、商协会、顶级人才入驻“国际客厅”,通过青岛走向沿黄流域、中国北方乃至更广阔地区,推动中德碰撞出更多科技合作的火花。
论坛设置“疫情防控下的中德合作”“构建中德两国青年科学家交流平台”“面向未来的科技合作”三个议题,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校长里格拉芙、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等19位相关领域代表作了主题交流发言。
在“构建中德两国青年科学家交流平台”主题交流环节,马连湘就“推进中德青年科学家的交流交往”作了主题发言。马连湘介绍了青岛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并从中德合作办学、高端人才交流、科研创新合作和中德两国城市交流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在推动中德科技合作交流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及贡献。马连湘盛情邀请与会嘉宾9月20日来校参加青岛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庆典,共襄盛典、共叙友情,共话中德合作美好未来。
山东省科协主要负责同志,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卞建平,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论坛。青岛科技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负责人等陪同参加了论坛。
另,8月13日下午,以“构建中德科技新伙伴关系”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德青年科学家论坛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举行。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科技大学承办。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波代表学校致辞,并与中德科技学院伽德曼教授共同主持论坛。帕德博恩大学布莱姆泽教授、青岛科技大学李庆党教授、卡塞尔大学黑莫教授、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丁飞教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江河清教授和崔光磊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吴明铂教授、比勒菲尔德应用技术大学布德教授等8位专家学者在会上通过“现场+视频”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学校科技处、国际处负责人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