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头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青科大“政产学研”融合升级
作者:李鲲鹏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李鲲鹏  点击数:[]次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1日

本报记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李鲲鹏

青岛科技大学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推动传统优势学科转型升级,培植新兴战略学科发展壮大,不断增强科技供给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在服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努力打造新时代“政产学研”融合升级版。

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新兴研究方向。成立了大数据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微电子学院和机器人学院四个“新型学院”,抢抓“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新方向、新高地进行学科布局。

学校依托大数据学院,联合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山东省首颗以高校命名的“青科大一号”卫星,并共同建设卫星数据接收基地,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大数据。

目前,学校正充分挖掘“青科大一号”卫星蕴藏的“数据”价值,高质量建设大数据学院,争取在图形图像、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出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逐步构筑环境大数据、化工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海洋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等“大数据群”。

学校计划以大数据学院为基础,打造“一院、一所、一基地、一产业”的“四个一”大数据格局。“一院”指大数据学院,发挥“基础工程”和“人才摇篮”的作用;“一所”指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成为“尖端工程”和“专家智库”;“一基地”指卫星数据接收基地,成为“大数据产业链群”的“转化中枢”;“一产业”指大数据相关的一系列产业链群,逐步成为山东省至全国的“大数据产业群聚集地”。

助力化工绿色转型发展

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青科大传统优势特色学科,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

面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高端化工产业战略布局,学校主动实施学科建设转型发展,不断加大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课程结构、整合化工学科各类资源,利用清洁生产、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和污染,推动绿色化工、智慧化工建设。

学校依托山东化工研究院,携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山东大学、京博集团、鲁抗集团等50多家单位,成立了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山东省内化工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技术创新方向,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和技术共享平台。

学校先后与淄博高新区共建“绿色与智能工艺技术研发中心”、与新华制药共建“解热镇痛药先进制造工程技术中心”等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平台16个。积极开发工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有力促进了传统制药与精细行业由“资源-产品-废物”单向生产方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在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领域,对布洛芬、安乃近、氢化可的松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系统集成,使产能由2500吨提高到4000吨,产生经济效益上亿元。

服务新型农产品开发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学科人才优势,主动对接平度市乡村振兴规划,选定以马家沟芹菜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科研攻关对象,为推动地方新旧动能转换和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提供支撑。

学校食品安全方向科研团队,用超微破壁、护绿等技术,对马家沟芹菜进行了深加工,深度挖掘“马家沟芹菜”多重价值,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水平。现阶段已研发并生产出芹菜粉青汁(芹菜粉)、功能性芹菜茶叶、功能性芹菜饼干、营养保健性面条等四种产品,有效提升了芹菜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拉长拉宽了产业链,实现了“马家沟芹菜”这一品牌农产品的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从“蔬菜产品”向“医用食品”的功能转变。通过技术研发的创新产品,短期将带来3亿元-5亿元的市场价值,未来可能达到近100亿元规模。除此之外,学校还在蟠桃大姜、大泽山葡萄等10余个特色农产品上开展深度科技攻关、协同创新,为农村产业升级壮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