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欢迎光临青岛科技大学新闻网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校长马连湘在“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部署动员大会上作部署动员
作者:李鲲鹏  审核: 来源:李鲲鹏  编辑:校办 宣传部 点击:[] 日期:2016年10月11日

同志们:

“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是事关学校事业发展的大事,与全校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进一步做好“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的实施工作,我从三个方面做一下部署和安排:

一、“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的基本情况

(一)“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制定的背景和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分别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2015年国家开始实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战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山东省也于今年上半年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对如何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举措。

面对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机遇,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时不我待,必须抢抓机遇,加快改革步伐,特别要以编制“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为契机,主动适应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全面梳理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凝聚各方面力量,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学校事业的新发展。

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全面启动。为做好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工作,学校先后两次由校领导带队,到北京化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深入调研,吸取兄弟院校宝贵经验;党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讨修订规划和方案制定提纲;在形成草稿后又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请省内外学术带头人和一线有名望的领导来校专门座谈,提出意见;今年暑期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专题研讨“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规划和方案制定小组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十易其稿形成规划和方案审议稿,并提交了学校双代会审议通过。规划和方案的制定过程既是不断凝练总结办学经验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更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过程。可以说,规划和方案是全校教职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事关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权威性文件,必将对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十三五”规划立意长远,注重学校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更加突出对学校未来5年发展的目标引领。综合改革方案立足当下,紧扣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是保障实现“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规划和方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战略,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制定规划和方案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既传承总结,凝练多年办学积累的宝贵经验,又勇于创新,寻求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相结合,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注重差异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在部分领域采取试点先行、边试边改的原则,局部带动全局;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充分尊重全体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集思广益,全面推动“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战略,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努力培养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特色鲜明、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打造面向“立德树人”的教学创新团队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学科团队,培育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标志性成果;到2020年,学校综合实力进入省内一流大学前列,跻身全国高校100强,3-5个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夯实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基础。

为了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学校将通过综合改革,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创新驱动需求相适应的学术创新和社会服务机制,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资源配置和保障机制,与现代大学要求相适应的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

二、“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的实施部署

“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已经确定。规划和方案描绘的蓝图再好,没有有效的实施也都是一纸空文。根据工作安排,学校制定了“十三五”规划任务分解方案,将9大任务分解后进一步明确了50项具体任务,有的任务还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每项任务都列出了完成时限和牵头部门、协同部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结合7大改革任务成立了9个专项工作组,由校领导牵头分别负责各专项组的具体改革方案任务的落实工作。下面我从9个方面对做好“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进行一下工作部署。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障学校事业发展

党建工作是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证。在今年上半年的省委巡视工作中,省委巡视组帮助我们查找了学校在管党治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也根据巡视意见进行了集中整改。如何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巨大合力,规划和方案提出了具体的举措,总体来说就是要强化四项建设: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聘任、选拔任用和交流轮岗制度,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改进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突出“对标考核”,强化对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强干部培训培养工作,建立干部培训长效机制,根据干部自身特点制定出台干部培养成长规划;近期我们将启动新一轮干部聘任工作,稳妥推进二级学院去行政化试点工作,选聘和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年富力强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为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夯实基础。

2.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和任务清单,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努力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规范健全党建工作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为基层党组织活动有序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构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4.加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德育工作综合改革,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学科专业课融合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培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感知体悟的有机统一,努力开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科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能否建立一套与现代大学要求相适应的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是检验一所学校综合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在“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中,学校重点围绕“提高治理能力、激发办学活力、提升服务能力”等三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

1.提升科学治理能力。进一步强化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重大决策咨询制度和监督执行机制,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水平。建立健全以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院教授委员会为核心的校院两级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切实发挥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评价、职称评聘、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尊重学术自由、倡导学术公平的良好氛围。

2.激发基层单位办学活力。尽快推进行政权力下放、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对学院进行分类建设与管理,引导学院科学定位、特色办学;进一步落实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学院管理体制。

3.探索推进“大部制”改革。结合发展实际,调整机构设置,在机关部门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提高服务效能;在条件成熟的学科试点建立学科学部,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学科发展规划与建设。

(三)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永无止境。如何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规划和方案进行了深入思考,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大力实施“五项质量提升工程”:

1.加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力度。实施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构建“专业核心教学团队+”专业建设综合改革模式,不断丰富专业建设内涵;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推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激发教师教学改革主动性;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研究“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探索建立在线学习认证和学分认证制度;优化专业结构,实施专业分类评估和动态调整,逐步实现专业评估结果与招生计划和经费划拨联动;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工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等新模式,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生实践教学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定期开展学位点合格评估、专项评估和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建立学位点预警与退出机制,优化调整学位点布局;改革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推行招生资源竞争性配置;探索试点推行博士生申请审核制改革;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案例教学、学术训练和实践教学,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动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3.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协同教育实践机制,建立一批高水平的企业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不断丰富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依托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和学科专业竞赛,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教育文化氛围,引导和鼓励更多学生开展学科创业,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质量。

4.不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引领,以专业学院为办学依托,以应用技术学院为办学平台,以校地、校企合作为办学路径,加快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改革,逐步把高密校区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推动高密校区转型发展、内涵发展。

5.完善学生发展指导服务保障体系。高标准建设好学生发展指导平台,对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指导服务;推进差异性、多样性、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明确政策导向,完善配套措施,选聘更多优秀业务教师兼职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四)强化优势学科建设,争创世界一流学科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战略为我们地方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得像我们这样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有机会也有能力与211、985高校在高水平学科建设上一较高下。根据最新的ESI数据,我校现有三个学科进入了全球ESI排名前1%。山东省的一流学科申报工作已经于节前启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力争有更多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序列,为学校今后发展赢得先机。重点要进一步深化学科建设机制改革,实施好学科建设系列振兴计划:

1.深化学科建设机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突出重点、分类规划、分层推进的学科发展体制,促进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协调发展;完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机制,推行分类评价,对特色优势学科优先配置招生指标、人才引进和经费投入等资源,逐步形成以学科建设质量和学科评估绩效为导向的学科资源配置新模式。

2.启动“优势学科卓越计划”。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优势特色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优势共享、协同发展,进一步做强优势学科,做精特色学科,加快推动优势特色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水平论文发表和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3.实施新增博士一级学科培育计划针对学校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级博士点培育学科,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和团队建设,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持续增长,重点支持人文社会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

4.实施学科交叉平台创新计划打破学科、学院壁垒,创新体制机制,遴选特色鲜明、研究基础好、发展潜力大、整体实力强的学科方向或团队组建实体学科交叉平台,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促进学科交叉平台快速发展。

5.加强重点学科团队建设创新学科团队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学科团队首席科学家制度,赋予学科团队在经费使用、人才引进、岗位设置等方面的自主权;对学科团队实施目标考核和绩效评估,建立重点学科团队建设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相关学科的整体水平。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事关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没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都无从谈起。学校在过去十余年间,进行了多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如何结合新形势下的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引育结合、绩效激励”。

1完善岗位设置与聘任制度建立总量核定、分类考核、激励评价相结合的岗位编制管理机制;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全员聘用制度,逐步建立“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分类激励,注重引入同行评价,科学合理地评定工作绩效;完善流转退出机制,增强教师队伍整体活力;管理人员探索推进职员制改革,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2.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坚持引育结合,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特区,加快引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急需的高水平领军人才;继续实施院士工程,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近期将启动崂山学者和青年崂山学者人才计划、优势特色学科团队支持计划等一揽子人才工程,加大培育力度,鼓励青年骨干人才尽快成长。

3.完善绩效收入分配制度探索构建以国家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体,薪级工资、年薪、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并存的多元薪酬体系,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薪酬调整和增长机制;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校内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完善年度和聘期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奖励力度,全面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改革科研管理机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过去几年,我校科研和产学研工作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势头,但与兄弟院校相比已经呈现出了后劲乏力的势头,特别是在国家科研大奖、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可以说我们多年积累的优势已经丧失,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如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点燃科研工作者创新激情,本次改革也进行了深入调研,拿出了举措,一句话可以概括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做好政产学研融合文章”:

1.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加强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和前沿研究领域尖端项目的策划、培育和组织工作;理顺科研创新平台与关联学院的协作关系,探索试点建立校内“重点学科研究院”运行模式,强化目标约束和绩效导向,整合学术资源,提升重大项目科技攻关能力。

2.完善科研分类评价制度围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内涵,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不同特点,实施科研分类评价,重视科研成果产业化和科技服务社会的影响力;完善以成果产出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技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将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和学术论文引用率纳入科研评价体系。

3.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以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层面创新要素的协同合作,力求在国家重大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需求方面实现重大科研创新和重大成果转化;全力建设好橡胶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室,瞄准全球橡胶行业的尖端课题和技术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不断创造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4.拓展完善社会服务方式进一步发挥政产学研融合办学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经纪人制度,加速推进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

5.积极推进智库建设发挥人才集聚优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有组织的开展政策和决策咨询研究,建立专业化、高水平的新型智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七)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大家知道,继中德科技学院之后,“中德双元工程学院”和“泰中国际橡胶学院”两大合作办学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以构建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合作交流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中德双元工程学院和泰中国际橡胶学院两驾马车为依托,力图打造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1做好两大国际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战略,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坚持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吸收、创新、输出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中德双元工程学院”和“泰中国际橡胶学院”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的“青科大模式”。

2.大力实施留学科大计划。不断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调整留学生层次和专业结构,提高学校国际交流水平;增加一流学科专业国际开放度,大力推进实施留学科大计划;完善校际间学分互认制度和学分转化流程,提高学生海外访学和实习经历比例,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和水平。

3.拓宽国际化师资培训交流平台。开通外籍教师工作绿色通道,建立海外师资引进交流机制;做好国家留学基金委等政府公派留学进修项目,加大力度鼓励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教学研究机构访学深造。

4.加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核,实施合作办学项目全过程跟踪评估,确保项目有序发展;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经费投入,规范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八)深化资源配置改革,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加快校区基础建设,提高校区有限资源的科学配置,一直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在资源配置和使用、资金划拨等方面进一步建立“高效使用、绩效挂钩”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益。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等统一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实现三校区资产统一配置,统一管理;按照“分类管理、定额配置、绩效挂钩、有序流转”的原则,实施房屋资源管理与配置改革,盘活房产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制定科研用房绩效标准,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绩效管理考核。

2.建立大数据服务系统。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建设统一的信息服务云平台和移动校园网工程,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打造国内一流的“智慧青科大信息服务体系”。

3.完善经费筹措和预算管理机制多渠道筹措保障学校改革发展所需资金;依托理事会、教育基金会和校友会,完善校院两级社会筹资工作体系,建立有效的筹资激励制度;完善预算审定机制,严肃预算执行和过程监控,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资金绩效考评制度。

4.加快校区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崂山校区和四方校区基本建设,规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尽快建成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美丽平安校园。

(九)加强大学文化引领,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是学校几十年办学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科大精神”和“橡胶品格”就是我校校园文化的精髓。我们要让大部分师生对“科大精神”和“橡胶品格”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吃透科大文化的深邃内涵,并内化为师生员工高度认同、共同坚守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在这一方面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要大力实施“两大计划”:

1.实施大学文化引领计划。制定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探索大学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不断丰富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内涵;实施“传薪工程”,发挥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先进人物和集体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特别注意加强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建设,切实发挥大学文化的辐射育人功能。

2.实施大学文化品牌创建计划。结合校区基本建设,加快实施校区绿化整体方案和校园文化景观总体规划;进一步开发好校园UIS形象识别系统,努力形成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富有科大鲜明特色与烙印、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全力提升大学文化建设层次和品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学校成立了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包括全体校领导在内的“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的总体领导。“十三五”规划任务分解和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措施得力,操作性强,责任明确,目标明晰,几乎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具体的建设任务。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两个方案,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寻标对位,领好任务,明确思路,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分步实施

“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描绘了学校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两个实施方案已经列出了各项任务的完成时限,各单位要结合学校的方案,进一步明确本单位所承担任务的实施举措,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特别是对一些试点先行的改革内容,要坚持边试边改、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不断修正改革方案,确保方向正确,效果显著。学校还将在年度预算中留足保障规划和综合改革实施的专项经费,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改革氛围

今天的动员大会标志着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已经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和政策解读力度,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发挥主人翁意识,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增强大局意识,争取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理解支持,集聚改革发展正能量,积极营造人人关心改革、支持改革、鼓励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改革实效

学校成立了以纪委书记为组长的“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督查落实工作小组,建立“综合改革推进落实情况通报制度”,每学期组织1-2次情况通报会,加强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的协调配合,定期对各项改革进程进行检查评估,对于贯彻执行改革决策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约谈,建立问责机制,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事业中来,坚定信念、开拓创新、不懈进取、无私奉献,为实现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每一名科大人应有的贡献。

上一条:青科大设立“和隆优化”校友访谈基金

下一条:学校召开“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部署动员大会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